视频制作:马冠朴
本网讯(彭宗卫)在内蒙古巴林左旗乌力吉木仁河畔,当杜青霞和丈夫在缝纫机上做出第一双布鞋的时候,她才30岁出头,距今已过去近20年。
那个时候,随着商品流通加速,服装潮流改变,杜青霞经营的裁缝铺被迫关门了。经过两年考察,杜青霞决定改行做手工布鞋。
关了裁缝铺,试水手工布鞋市场
1984年,杜青霞高中毕业后想学裁缝,拿着剪刀和粉笔裁剪衣服的师傅是她的偶像,于是不顾周围村民的谈论和父母的担心,走进裁剪学习班。一期裁剪班学完,50个同学中有3个人达到开店的水平,其中就有杜青霞。
培训班结束,杜青霞拿着尺子剪刀回到村里。同村的一个姑娘请她帮忙做一件中山装,杜青霞尝试着做了一件酱黄色配有黑点的衣服,十分合体。初试成功,杜青霞的信心更加坚定,于是来到巴林左旗县城林东镇最大的市场出摊,渐渐地她缝制的衣服赢得了客户喜爱。
但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裁缝铺的生意每况愈下最终关门。杜青霞分析农村消费市场,决定做手工布鞋。她在家里做了300双胶底布鞋,拿到市场上去卖。没想到,这300双布鞋卖了整整一年。但是,杜青霞没有退却,而是让自己做的布鞋更加物美价廉。一年后,她的纯手工布鞋供不应求。于是,两口子一合计,干脆成立了巴林左旗碧流台镇南下段鞋厂。
扩大生产,优先招收贫困家庭妇女
市场有了,厂也有了,杜青霞开始招兵买马。她招收的都是村里老年妇女和家中有困难无法外出打工的中年妇女。一两个人不够,扩大到4人,后来再扩大到8人,还是供不上货。这时候,家里的场地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要,正好南下段村委会搬迁,办公场地闲置下来,她去洽谈后租赁下来。
2011年,办厂第三年,资金周转困难。腊月二十九,杜青霞给工人开完工资,大家开开心心地置办年货去了,她口袋里却只剩下10元钱。家里还有两个上大学的孩子,这年可咋过呀?以往每逢春节,杜青霞最喜欢在家里贴上大对联,这一年她只买了一幅小对联贴上,勉强度过了一个春节。
本文摄影:黄先懿
杜青霞的布鞋采用农村老工艺,城里人穿着舒服又透气,放驴放羊的穿着也扎不透。凭借着这些优势,市场销路逐渐打开,充满乡土气息的手工布鞋卖得出奇地好。“好卖到什么程度?左旗各个乡镇和村,都铺上了我们家生产的布鞋,最远还卖到了几百公里外的通辽市。”杜青霞对手工布鞋的消费市场充满信心。
碧流台镇南下段鞋厂成了村里的“扶贫工厂”。2012年,鞋厂发展到16名工人,同时带动东方红村30多名留守妇女致富就业。这一年,杜青霞当选为巴林左旗人大代表。
张坤是杜青霞招来的第一名工人。10年前,张坤家中面临着重重困难,两个大爷公公和两个叔公公都是智障,公公因车祸丧失劳动能力,两个孩子正在读书,一家人全靠她和60多岁的婆婆劳动所得维持生活。现在,张坤已经成为布鞋厂里“40秒钟可以上完一双布鞋”的熟练工。
张坤和婆婆都在杜青霞的布鞋厂打工,每个月收入5000元以上。2017年,张坤用自己积攒的钱,给丈夫买了一辆二手车,在镇上跑出租。“布鞋厂实行计件工资,我平时让张坤多干活,想一切办法让她多挣点钱。”杜青霞说。
1976年,21岁的董秀侠在生产队铡草时伤了一只手,落下残疾。这几年,她的两个儿子相继离婚,丢下两个孙子要她抚养。杜青霞看到董秀侠家里十分困难,让她来布鞋厂打工,这样她的家里就有了一份稳定收入。
农闲时节,杜青霞尽量让村里留守妇女都来就业。69岁的杨素兰老人给布鞋厂纳鞋底,每天扎4双,可以挣80元钱。70岁的高玉兰有5个子女,有的离婚,有的病残,家里曾经“困难到连酱都买不起”,杜青霞也让她来扎鞋底,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
走进杜青霞的布鞋厂,二三十台电动缝纫机整齐地排列着,缝纫机前坐着正在学习技术的妇女,熟练女工站在旁边当师傅,指导她们操作机器,切块下料,一幅忙碌景象。
来布鞋厂打工的妇女都是周围村里的,离家几百米,来去方便,在厂里干活也特别灵活,不耽误种地送孩子,也不影响照顾家里老人。“晚上看电视都可以扎鞋底,吃了晚饭有空也可以来厂里粘鞋帮。这是从真正意义上带动了当地贫困家庭妇女灵活就业。”
规模越做越大,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
杜青霞的布鞋厂现在年销售布鞋10万双。除了经营布鞋厂,杜青霞还种了200亩地,又解决了村里部分留守人口就业问题。她成立了慧超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里二十多户人家跟她一起种大白菜。
由于杜青霞带动贫困家庭脱贫致富事迹突出,2017年被评为赤峰市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2018年,杜青霞又当选为赤峰市人大代表。
消费人群在回归,市场规模要扩大。杜青霞手里有了钱,舍不得买轿车,她想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的乡亲们致富。她准备把鞋厂扩建到600平方米,再投资60万元购买一台转盘机。“新鞋厂建成后,每天可以生产2000多双布鞋。有了新设备,可以再增加30名村民就业,布鞋生产一次性完成,工艺会更好,穿着更舒服。”
进入11月,杜青霞又开始忙碌起来。在三峡集团帮扶资金支持下,巴林左旗妇联把杜青霞的鞋厂纳入培训范围,免费帮她培训31名农村妇女。“三峡集团投资帮咱们培训技术,让村里弱势群体的家庭都能受益,更增强了大伙儿致富的信心。”杜青霞说。
杜青霞的眼光看得长远,她还打算生产绣花布鞋,想开网店,谋划做宣传,拓展新销售渠道。她还琢磨着,布鞋质量再上一个档次,让更多的人穿上她们鞋厂的布鞋。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