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行到“诗城”有三峡

——三峡集团定点帮扶重庆奉节县纪实

  本网讯(朱静霞)  三峡之巅,壮美瞿塘,既成就了重庆市奉节县的“诗城”美名,也因险峻的地理环境限制了它的发展。

  

  一衣带水,一坝相连。三峡工程的建设运行,令三峡集团与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奉节携手相牵,让三峡集团与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奉节守望相助。自2002年定点帮扶奉节以来,三峡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战略部署,助力奉节脱贫攻坚,用定点帮扶的实效,造福峡江两岸人民。

  油橄榄内“熬”出致富经

  

  已是下午6点多,奉节县鹤峰乡莲花村村民龙世平还在地里忙活,妻子已经打了好几次电话催他回家吃饭。他太忙了,数万株长势良好的油橄榄苗,每天都需要他和工友们精心养护。

  龙世平,这名在村子里就能当产业工人的村民,是重庆金峡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的职工。公司以每亩400元的价格从莲花村村民手里租来土地,再聘他们为油橄榄种植工人。一方面是“包租公”,一方面是产业工人,“两碗饭”一起吃,龙世平一年收入不比在城里打工少。“4年前我还在重庆主城区打工,怎么也想不到今天在家里的生活会更好!”

  

  作为金峡公司的负责人之一,李国强也没想到,能在莲花村有一个2000多亩的油橄榄产业扶贫示范园,而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的,是三峡集团。

  奉节是中国油橄榄一级适生区,却因为当地缺乏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油橄榄生产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始终处于“小作坊”阶段。“以前没有加工厂,只能把油橄榄拉到四川去加工。结果是刚到四川,油橄榄就烂了一堆。想扩大规模建个加工厂,钱又不够。”李国强说。

  2015年,三峡集团资助金峡公司100万元,在莲花村打造了如今的油橄榄产业扶贫示范园,既有温室大棚,也有加工厂。龙世平把家里5亩多的闲置土地租给了金峡公司,他掰着手指头一算:“每年2000多块的租金,加上每个月大概3000块的工资,一年有3万多块收入哦!”

  如今,在三峡集团“建立一种模式,开发一项产业,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民众”的理念引导下,金峡公司按照“政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的经营模式稳步发展,其中公司负责技术服务、果园培育等种植环节,就地收购鲜果,再深加工推向市场。

  

  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是党和国家对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出的要求。这样一种创新产业模式、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定点扶贫“摇钱树”,在奉节不止油橄榄一棵。

  17年来,三峡集团因地制宜,帮助奉节发展茶叶、高粱、蔬菜、蚕桑、脐橙、油橄榄等农业产业近1万余亩;帮扶贫困户发展生猪、肉牛养殖等4700头,定点帮扶的太和乡肉牛养殖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帮助周边贫困户通过寄养、代养等方式脱贫增收;围绕乡村旅游发展,帮扶奉节打造农家乐,配套旅游设施,助力库区移民吃上“旅游饭”,挣上“旅游钱”。

  

  民生之花越“绣”越美

  奉节县人和社区居民陈振斌,与家人“蜗居”在一间“违建”的房子里。不足70平方米的空间被分割成3个生活区,一间房供瘫痪母亲居住,一间房供患肾衰竭的儿子和患急性脑梗的自己居住,还有一块空间被收拾出来作客厅,维持着家人们仅有的一点点生活空间。这个家庭,已经因病致贫。

  2019年初,三峡集团同舟工程“救急难”行动给他送去了1.5万元。“真的好激动!前段时间我刚把钱取出来还了外债。”陈振斌说,未来的路还很艰难,但三峡集团和社区干部对他家的关爱温暖人心,他们会好好生活下去。

  尿毒症患者向继双、肚里长有腹主动脉瘤的刘中秀、车祸重伤的贫困户刘木……得到三峡集团“救急难”行动帮扶的家庭不在少数。“行动实施两年以来,累计救助30多户因病致贫和遭遇突发紧急事件、意外事故的家庭,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有效防止了因病返贫现象。”奉节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工作人员李遇洪说。

  如果把帮助奉节化解民生难题比喻成绣“民生之花”,那么,同舟工程“救急难”行动只是其中绣出的一朵。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站在奉节职业教育中心大门口,一栋名为“诗润楼”的五层教学楼映入眼帘,明亮的玻璃窗配上洁白的外墙,洋溢着诗书气息。这是三峡集团于2009年出资帮助奉节职教中心建设的四栋教学楼中的一栋。在这里,土木水利类、加工制造类、交通运输类等十余个专业的学生享受着齐全的教学设施和充足的师资力量。“未来这些学生们将走向各自的工作岗位,回报社会。感谢三峡集团对学校的帮助。”该校副校长胡代坤说。

  援助学校17所,新建和整修教学楼6万余平方米,资助学生210人……17年来,三峡集团把对奉节教育的定点帮扶放在重要位置,有力支持了奉节教育事业发展。

  奉节白龙村村民张昌江养了40只羊,傍晚时分,羊群从山上回到圈里,总能喝到充足且干净的山泉水。事实上,曾经的白龙村十年九旱,明明守着长江,却因为缺少必要的蓄水池,经常喊“渴”。“我们吃远水、脏水尝尽苦头,哪里还能顾及到牛羊!” 张昌江说。

  

  2018年,三峡集团出资150万元,给白龙村修建了5口共计2100立方米的人畜饮水池。张昌江的羊群喝的水,就是从这些水池里接出来的。“这个水池建设质量好、容量大,水质不会受污染,我们再也不会断水了。”生产生活用水有了保障,张昌江便计划着扩大养殖规模,“过段时间我还要再养200头猪”。

  17年来,三峡集团密切关注制约奉节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短板。“累计修建人畜饮水池19个,储水量8200立方米,铺设管道9.2公里,解决了老百姓饮水难、饮水不安全的难题。此外还在桥梁道路的修建、整修,医院、卫生室的修建等方面给予了帮助。” 三峡集团派驻奉节的定点扶贫干部任再稳说。

  “三峡第一村”的乡村振兴梦

  

  白龙村,位于奉节东北方的一个临江小村庄,2018年被列为奉节县乡村振兴示范村,目前正在规划打造“三峡第一村”。当地村民曾感叹:过去,长江两岸到处都是“鸡窝地”,现在树多了、山绿了、好看了,没想到还端起了旅游的“金饭碗”。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白龙村的今昔变化,是三峡集团在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帮扶奉节脱贫攻坚的一个样板。

  

  在奉节县城通往白龙村的路上,有一块靠江而建的宽阔停车场,这是三峡集团专为白龙村打造的乡村旅游停车场。“我们村有个天然优势,村子最东头就是瞿塘峡,可以说是长江三峡第一村。我们将以此为主题,按照乡村振兴的思路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三峡集团派驻白龙村的挂职干部徐磊说。

  将白龙村打造成“三峡第一村”,不仅仅是建一个停车场。据了解,三峡集团将出资出人出力,对白龙村道路、绿化等进行整体规划设计,达到自然与工程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将其打造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三峡第一村”。

  在三峡集团帮扶的大目标中,奉节的“乡村振兴梦”不止于此。2018年10月,三峡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王琳到奉节调研时,表示要为奉节办成十件大事,除了将白龙村打造成为“三峡第一村”,还准备在实施清水绿岸造林工程、深度参与旅游开发、深度参与朱衣河生态调节坝项目等方面帮扶奉节。

  三峡集团17年来的“润物细无声”,成就了奉节脱贫攻坚工作的“功到自然成”。据悉,目前奉节已完成贫困县退出实地评估检查,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正在履行相关退出程序。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三峡集团帮扶奉节的殷殷之情,也会化成动人的诗歌,在这座美丽的诗城传唱。

  (摄影:朱静霞)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