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治水记:一滴水的六安旅程

  本网讯(谢泽 陈磊 向珊 胡九思)

  水从山上来

  东、西淠河在大别山脚下的安徽六安西河口乡交汇,是六安人口中的老淠河,她裹挟着丰富的营养,滋润着江淮平原的城镇和乡村,同时也曾旱涝无常,威胁着数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

  1950年代,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批示指引下,淠河上游修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龙河口、白莲崖六大水库,用以缓解淠河旱涝交替给流域带来的严重自然灾害。全长104.5公里的淠河总干渠,沟通淠河、史河、杭埠河三大水系,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实现了雨洪资源的科学利用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视频制作:陈磊 胡九思 向珊

  水善万物

  “我们喝的都是淠河水,淠河水质很好,喝进去甜滋滋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淠史杭工程,让江淮平原从曾经的旱涝频仍成为沃野千里之地。无论是生产灌溉,还是生活饮用,六安人的水源都是淠河水。同时,在六安城区纵横交错的十多条内河水系,也均从淠河总干渠引水,有人说是淠河和淠河总干渠成就了六安皖西明珠之名。

  六安当地人把淠河称为“老淠河”,称淠河总干渠为“新淠河”,无论老或是新,淠河水滋养了六安,养育了六安人,淠河是六安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视频制作:陈磊 胡九思 向珊

  一场“新治水”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激增,污水处理能力跟不上城市的发展,六安人与水的矛盾再次凸显。均河、蒋家沟等城区十几条内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黑臭”问题,同时,内河污染随水体流动也影响到淠河的水质生态,从而对下游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019年8月,六安市与三峡集团签署共抓长江大保护推进绿色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启动六安市的大保护工作。针对六安实际情况,三峡集团以“系统性”治水思路为指引,采取“厂网河(湖)一体”系统治理模式,通过流域统筹,区域协调,泥水并重等措施,以“污水全收集、收集全处理、处理全达标”为目标,助力六安实现城市整体水环境的有效改善。

  
视频制作:陈磊 胡九思 向珊

  水美六安

  在六安城北,占地 2677 亩的苏大堰湿地公园业已建成,上游3座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在这里经过生态净化流入淠河,净化后的水滋养着水草,处理后的污泥生出繁花似海,水草、繁花引来飞鸟驻足。在六安城区,十多条内河经过治理,改头换面,成为附近居民饭后遛弯的好去处。

  六安的一滴水,源于淠河,最终也回到淠河。她就是这样走过一段与人类相依相伴的旅程。淠河的水滋养了六安这座城,这座城也怀着感恩,守护着一江清水向东流。

  
视频制作:陈磊 胡九思 向珊

编辑:喻清卿 杨思恒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