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上海证券报】三峡集团在京举办“三峡债券20年”座谈会

  9月21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简称“三峡集团”)60亿元绿色公司债券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交易,标准着我国最大规模的绿色公司债券发行圆满落幕。其融资规模之大、发行利率之低、认购倍数之多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均处于领先地位,成为近期债券市场的新标杆。10月18日,三峡集团在京举办“三峡债券20年”座谈会,来自主管机关、监管部门、银行券商、保险公司、评级机构等多方代表出席,总结经验、畅谈发展。

  三峡集团的发债历史迄今已整整20年。据统计,从1997年发行第一期企业债券以来,三峡集团已累计发行84期各类债券,人民币融资规模达3185亿元人民币、欧元融资规模达10.45亿欧元、美元融资规模达37亿美元。与同期限银行贷款相比,共计节约财务成本超过250亿元。

  三峡集团总会计师杨亚接受中国证券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集团通过多渠道、多品种、跨市场公开发行三峡债券,不仅筹措了大量低成本建设资金,有力支持了三峡工程建设、金沙江水电滚动开发、新能源业务,而且为三峡集团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两头在外,利润回流’(项目资源与产品销售在境外,项目融资在境外,投资利润现金回流)的业务模式奠定了财务基础。”

  20年来,三峡集团屡次实现债务融资创新,在84期债券中有十余支产品系全国首创、引领债市潮流。

  三峡集团董事长卢纯在座谈会上表示:“在境内市场,三峡集团先后成功发行了首支上市交易企业债券(96三峡债)、首支按年付息企业债券(98三峡债)、首支浮动利率企业债券(99三峡债)、首支超长期企业债券(03三峡债,30年期)、首支无担保企业信用债券(06三峡债)、交易所首支国内公司债券(07长电债)、首支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同时发行的企业债(09三峡债),而最新发行的16三峡债又是国内规模最大的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券。”

  与境内相比,三峡债在境外市场的影响力更加受到关注。“2015年,三峡集团首次在欧洲、亚洲、美国公开发行全球美元、欧元双币种债券,成为第一家首次发行选择双币种的中国发行人;2016年再次成功发行美元公募债券,进一步巩固三峡集团作为中国企业高评级发行人的良好市场形象,扩大三峡品牌影响力。”卢纯表示。

  由于当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今年以来债券市场不断出现违约事件,包括许多国有企业,国际评级机构也下调了多家金融机构和国企信用评级。

  对于这一形势变化,杨亚认为:“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到一定阶段,经济结构面临调整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大势所趋。在市场需求下行、外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企业出现的债务违约情况也反映了宏观经济、行业周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但是,从整体来看,国有企业整体情况较好,仍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债券市场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对于电力行业而言,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政策与能源利用效率提升,都导致电力市场消费需求的增速下降,当前电力装机过剩是主要矛盾。在各类电源中,水电、风电作为清洁资源,比煤电具有更强的抗周期能力与变动成本竞争能力。”杨亚告诉记者,过去五年三峡集团装机容量、发电量、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增长20%以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5%以内,偿债能力稳健,所有债券全部按时足额还付兑息。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下,2015年,两家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分别授予三峡集团与国家主权评级相同的资信评级,2016年,在多家国有企业国际评级下调的情况下,标普评级公司逆势上调三峡集团评级至A+,提升了中国企业的市场形象,提振了资本市场对国有企业的信心。

  最后,关于三峡集团未来债券融资工作有何目标,杨亚表示:“下一步,三峡集团将继续坚持清洁能源发展方向,继续优化以现金流量为核心的财务指标,继续发挥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协同效应,提高对业务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的管控能力,与国际一流的电力公司、能源公司管理对标,找差距、补短板、防风险。”(王雪青)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