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工程是用信仰和忠诚铸就的

中国三峡集团总经理陈飞接受《中国质量》专访

  “三峡工程是用信仰和忠诚铸就的。”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自己,要做到态度精心、过程精细,才能建设精品工程。”

  “要通过科学运行,让长江健康、江河不老。”

  ——陈飞

  (记者 严艺)三峡工程是民族工程、民生工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质量关系到工程的成败、未来,关系到祖国和全体建设者的荣誉。7月3日,中国三峡集团总经理陈飞接受《中国质量》杂志的专访,从质量的角度深刻阐释了集团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三峡精神。

  信仰与忠诚铸就丰碑

  “梦想70余载,调查50多年,论证40个春秋,争论30个冬夏,建设3080个日夜。”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论证、设计、建设过程中,留下几多心血,留下了几多忧乐,留下了几多期盼!是什么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三峡人在这条道路上前仆后继呢?

  陈飞说:“是信仰和忠诚。”三峡工程历经几代人,参加三峡工程论证、设计、建设、运行的每一个人都对工程满含情感,他们在用青春、心血浇筑大坝,用信仰和忠诚铸就大坝。

  多少个难关、多少个挫折,三峡建设者没有畏惧,因为他们有信仰,有了信仰就有前进的方向,有了不停奔波的勇气和信心。天寒地冷,他们大干快浇;炎炎酷暑,他们顶日工作,他们有着让高山低头、让江河改道的情怀,他们深知,所从事的事业,是气吞山河的伟大壮举,是造福人民的壮丽诗篇。正是他们的奋斗和奉献,让三峡工程赢得了100多项世界之最,确保了三峡工程最终实现了一流的目标。

  信仰是一种精神,忠诚是一种信念。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所遇到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工程质量举国关心,工程建设中的每一个成绩或失误,都会受到各方的关注。千年大计,质量为本,三峡人始终秉承着一份对工程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这是一份良心,更是一份责任。从大江截流到导流明渠截流,从大坝浇筑到金结机电安装,从机组调试运行到五级船闸和升船机建设,一个个的难题被攻克,这是几代三峡人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成果。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激励人心者却莫过于精神和信念。

  永不满足永不停步

  二十年来,数以万计的三峡建设者怀着“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理想和豪情,筚路蓝缕、求真务实,用信仰和忠诚铸就了世界第一坝,高峡平湖已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华民族治理和开发长江的百年梦想也终成现实。

  诚如陈飞总经理在接受采访时说到:“三峡工程的质量既要向历史负责,也要向未来负责。洪水对工程是一种检验,对我们的工作是一种考验。”2010年7月,流量达7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进入三峡水库,峰值流量甚至超过1931年、1954年和1998年的特大洪峰。三峡水库削减洪峰流量30000立方米每秒,当年累计拦洪260多亿立方米。2012年7月24日晚8时,峰值高达71200立方米每秒的长江4号洪峰如期而至,三峡工程将下泄流量严格控制在43000立方米每秒,近40%洪水被拦蓄在三峡水库内。

  几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三峡工程经受住了长江防洪这个千年命题的时代大考,改写了过去“望水兴叹”的历史,开创了科学治水的新局面。我们要按照“1237”的总体要求运行好管理好三峡工程,把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大课题,系统总结十年来防洪、抗旱、供水、航运、生态、泥沙、发电等方面的运行规律,不断提高科学调度水平,把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变成三峡工程运行的长效机制。

  一个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基业长青,就需要持续不断的进步。我们的集团成立至今,业务已经从三峡走向长江上游,从水电走向清洁能源,从国内走向国际,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奠定了我们引领水电开发的基础。时代在变化、公司在拓展,经验只是历史的积淀,我们要不断创新,永不满足,永不停步。世界上没有永远的胜利,只有永远的砥砺前行。

  三峡工程,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它关系千秋万代,荫及子子孙孙。信仰和忠诚铸就了三峡标准,我们要坚定信念理想,继续发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把三峡工程运行成精品工程、一流工程。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