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库区危险性地灾监测预报研究取得重大成果

  新华网宜昌11月4日电 (记者刘紫凌冯国栋)记者3日从三峡大学了解到,该校科研成果“三峡库区重大危险性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监测预报”获得2010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已应用于三峡水库重大危险性滑坡险情监测预警建设,实践证明能比较有效地保护滑坡险区施工人员和居民的安全,维护长江航运畅通。

  这一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项目由三峡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王尚庆教授主持,三峡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中心、华中科技大学等多单位合作完成。项目以国务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部等多个相关科研项目为背景,在进行了长达16年监测预报实践与研究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机Java技术架构建立了三峡库区库首包括链子崖危岩体在内的重大危险性滑坡监测数据库管理系统,总结出了链子崖危岩体变形特性与防治前、中、后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将崩塌滑坡宏观前兆信息与关键部位的变形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有机结合而集成的多源信息综合预报判据法,提出了应用时频联合分析法、顾及多因子的动态卡尔曼滤波法等预测滑坡的新方法,并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为滑坡短临预警应急监测开辟了新途径。

  据了解,三峡库区自古以来就是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有史记载的最早记录是公元1030年,明朝1542年更是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滑坡灾害,造成长江断航80多年。从1982年到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期间,三峡库区发生的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有40多起。三峡库区薄弱点江段约有16公里,占库区全长2%。

  三峡集团公司介绍,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岸整体还是稳定的。蓄水后库岸有一个正常的再造过程,期间会发生一些规模大小不一的地质灾害,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监测非常必要和重要。

  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在三峡库区、清江隔河岩库区及鄂西山区得到应用,比较好地保证了危岩体施工及作业人员的安全,以及滑坡险区内185户、607名居民及190名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长江航运畅通;目前已应用推广到三峡库区二期和三期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勘察设计、搬迁避让、监测预警、防灾减灾,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

发布日期:2010年1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