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日电 (秦明硕 杜健伟)今年7月21日至8月30日,香港科技大学(简称“港科大”)土木及环境工程系选派的8名本科生赴三峡工程、向家坝工程、白鹤滩工程等世界级大工程和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三星堆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地开展为期6周的培训实习和参观考察,亲身感受了祖国繁荣强大,进一步增强了对祖国伟大工程的自豪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了解。
据了解,自1998年以来,三峡集团每年暑期资助港台大学生以三峡工程为实习基地进行研学,截至2019年,三峡集团成功组织了共16批次、近300人次的香港大学生暑期培训和实地考察工作。
“身临其境才真正体会到三峡工程作为大国重器的宏伟与壮观!”
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峡工程并发表了重要讲话,高度评价“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从论证、设计、建设运营至今,一直受到全球华人、尤其是土木工程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支持。
今年7月22至28日,港科大实习学生团满怀期待地来到三峡坝区,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培训及实地参观,走进三峡工程这座充满世界水利智慧的“博物馆”。
在三峡坝区培训期间,实习团队通过课程学习和参观对三峡集团和三峡工程有了立体直观的了解。
学生参观了三峡展览馆,通过图片、实物、历史资料等全方位了解三峡工程建设历程和巨大的综合效益情况。他们走进三峡电站,登上三峡大坝坝顶,实地参观双线五级船闸和三峡升船机,近距离感受大国重器带来的巨大震撼。
拦江大坝、水库、发电站和通航建筑物巧妙布局,“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美景尽在眼前,面对在香港看不到的景色,学生们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团员周颖琳感叹道:“以往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三峡大坝,身临其境才真正体会到三峡工程的宏伟与壮观!”同行的港科大学生欧嘉乐说,非常荣幸有机会接触并亲身体验中国建设的巨型水电项目,在领略长江两岸风土人情的同时,也被雄伟壮丽的三峡工程深深地震撼。“登上三峡大坝坝顶,真切地感受到三峡工程的浩大与不易。我这几日的所见所闻,再次印证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古话,之前听到的关于三峡大坝的流言不攻自破。”
大学生还实地参观中华鲟研究所和珍稀植物研究所,现场观摩三峡工程坝前漂浮物清理过程,加深了对长江环境保护的认识。
在几天的实地培训中,港科大学生们对三峡升船机建设过程和三峡大坝浇筑中混凝土温控等严格工艺都有了更深入了解,学习到了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非常感谢三峡集团精心安排暑期实习培训课程,课程有很强的针对性,非常符合我们所学的专业。”
港科大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刚是本次的带队老师,他表示,三峡工程是全球土木工程工作者心中的“丰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在三峡工程建设期间曾来过三峡工地,20多年后再次来到三峡坝区,亲眼看到建成并发挥巨大综合效益的国之重器,感到非常震撼,尤其是三峡工程在防洪、航运、发电、水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巨大综合效益,更让他感到水利水电工程在促进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今后争取安排更多的港科大学生来三峡坝区实习!”王刚表示。
“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自豪”
结束了三峡坝区培训课程,港科大的同学们前往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和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电站的最末一级电站向家坝水电站,继续他们的培训生活。
在成都期间,三峡集团围绕金沙江下游四座梯级电站建设运行情况和可持续发展等专题为实习团队安排了包括金沙江梯级电站整体情况、电站运行管理及梯级调度、移民信息化管理等一系列课程,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更是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三峡集团国际顾问Crisa女士为学生们讲解了三峡集团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各项举措,以三峡集团在欧洲、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地的工程为例,分享了三峡集团在应对环境及社会风险的经验和良好实践。
“了解了三峡集团在国际中的全球化合作实践等一系列壮举,让我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为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备受巨大鼓舞、充满信心。”吕文镨说,“我深刻认识到环保不只是个人和社区的话题,更是未来世界和谐发展的焦点,希望现在学到的专业知识在不久的将来展露锋芒。”
8月4日,实习团队前往向家坝水电站,在六天的行程中,同学们参观了左岸电厂、升船机、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等关键建筑,亲眼目睹平衡式升船机的风采。“向家坝水电站与相片中的感觉完全不同,继三峡之后我再一次被大坝的规模震撼了。”实习团队中的黄君毅对记者说。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电移民生活,实习团队还赴屏山县城参观了屏山中学、屏山特殊学校和屏山浙川纺织产业园。据了解,三峡集团在屏山县城投资达近50亿元用于改善基础设施,移民平均每人住房面积为25平方米,目前移民生活稳定、安居乐业,已融入了当地生活。看到移民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许多同学都表示深深感受到了政府和三峡集团对移民的责任心。
“短短四年时间,屏山县城从乱草丛生的荒地,摇身一变成为了数万移民的安身之所,一栋栋新建的楼房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周围配套设施齐全,满足了移民的生活需要。”欧嘉乐在日志中写到,“除了为移民提供基本住房外,屏山县城也在当地政府以及三峡集团的协助下大力发展教育,确保每一个从农村地区迁入的孩童有公平的教育机会,令我感受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甚至于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确保每个孩童都有公平的就读机会、帮助他们找到人生的方向,这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参观都江堰时,“我为2000多年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成就和贡献感到震撼,那巧夺天工的防洪设施和利用鱼嘴型的岩石分流江水令我赞叹不已,我对未来抱有更大的希望,从三峡工程令我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吕文镨说。
大熊猫属于濒危物种,世界上仅存的一千多只绝大部分都生活在中国境内,而数量最多的地区当属四川。考察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时,欧嘉乐说,基地对于大熊猫的繁育、养殖可谓是世界领先水平。考察三星堆博物馆时,展馆内展示了许多玉制的器皿、刀剑、装饰,一些器具上的纹路、文字。实习团了解到古蜀国的文化习俗、冶炼技术以及祭祀活动等。实习团学员纷纷表示,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依旧清晰可见,无不为当时的技术所震撼,祖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身为中国人很自豪。
“亲眼见证全球在建最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的高标准!”
8月10日实习团队抵达白鹤滩水电站工地。白鹤滩水电站是世界最大的在建水电工程,创造了在建单机容量100万千瓦、地下洞室群规模、圆筒式尾水调压井规模、300米级高拱坝抗震参数、300米级高拱坝首次全坝使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无压泄洪洞群规模等六项世界第一,代表着中国乃至世界水电行业最高水平。
在白鹤滩水电站,港科大同学们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白鹤滩工程建设部实习员工。白鹤滩工程建设部(以下简称“建设部”)是三峡集团所属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港科大实习团队被分配到建设部各个部门,与建设部员工共同工作、共同生活,感受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热潮和气势恢宏的壮观场面。
实习团队参观了白鹤滩水电站大坝、地下厂房和泄洪洞,尽管他们之前已经近距离接触过三峡工程和向家坝水电站,可眼前的壮观画面依然让他们惊叹不已。“白鹤滩水电站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建设这样一座充满挑战的工程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建设者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展现了他们超凡的毅力和为国尽忠的情怀。”
在参观工地的同时,实习团队还以建设部员工身份参与到工程管理的具体工作中。曾宪麒对记者说,他在实习期间参加了大坝日常会议和现场巡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施工组织认真,要求标准很高。“大坝浇筑现场很整洁,文明施工做得非常好,有很多管理经验值得学习。”曾宪麒说。
实习期间,港科大的同学们还参加了建设部团委组织的友谊互动交流活动,建设部青年员工解答了港科大学生对工程及一线生活的疑问,分享了参加工程建设的感悟。港科大学生则分享了参观工程的感受和对未来工作的思考。
王刚告诉记者,同学们在香港接触的大多是市政工程和民用建筑,很少有机会实地参观考察世界级大工程,本次暑期培训得益于三峡集团细致安排,既有学习课程,也有实习参观,还有驻扎工地,非常符合香港学生需求,让香港学生开拓了眼界,增强了对祖国发展的认同感归属感。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