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建设者全力支援抗震救灾

□ 本报记者 王媛华 本报通讯员 辛萍 廖德真 吴华 娄义伟

  汶川大地震灾情深深地牵动着每一位三峡建设者的心。连日来,记者从不同渠道获悉,从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开始,曾在三峡工程和正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奋战的各路建设大军纷纷开赴灾区,发挥水电建设的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抗震救灾。表现出了三峡水电建设者急灾区人民所急,想灾区人民所想,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崇高精神。
  水利人评估排险冲在前
  5月13日,曾参与三峡工程设计和现场技术服务的200多名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技术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先后奔赴四川重灾区及周边受灾的省份,查勘震后水利设施,评估受损情况,排查险情,进行水质、水文监测,全力参与抗震救灾。他们在长江委主任蔡其华领导下,踏泥泞,攀山崖,睡帐篷,啃干粮,奔波于北汶、都江堰、绵阳等重灾区,辗转于废墟之中,冒着生命危险,忠实地履行着水利建设者的职责与使命。
  进入灾区的半个月时间里,专家们先后查勘了四川、重庆、湖北、云南等省数百座受损的水利工程,并现场指导地方抢险救灾。在四川,工作组查勘了紫坪铺、都江堰、跑马滩、麻子滩、黑龙凼、天龙湖等多座水库和大量的堰塞湖;在重庆,工作组查勘了万州区的太平水库、甘宁水厂和巴南区的下涧口水库、奉节县的青莲溪水库等多处水利工程;在湖北,工作组查勘了恩施州的高桥、绿化、燕子等多座水库;在云南,工作组查勘了受灾较重的昭通市官闸水库、锦屏灌溉支渠、渔洞水库、团结水库、峰顶山水库、云荞水库以及楚雄州麻柳水库、中屯水库、大跃进水库等9个水利工程。截至5月28日,专家们在四川及周边现场勘查震损水库已达282座,目前正全力奋战在唐家山堰塞湖上,为正确决策堰塞湖险情的排除提供技术支持。而水质监测、水文、水电三个专业组也都紧锣密鼓地开展着相关工作。水质监测组启用了移动监测车,对成都、都江堰、彭州、绵竹、什邡、崇州等地的饮用水源地、主要河流、地下水等开展水质监测,确保了灾区供水安全。水文专业组分派十支堰塞湖现场勘测小组赴绵阳、德阳、广元等地实施应急监测。水电专业组在水利部前方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
  截至5月28日,长江委已有10余名权威专家、6个工作组和3个专业组、一支抗震救灾水利工程应急抢险队活跃在抗震救灾一线,发挥着水利工作者在抗震救灾中的特殊作用。
  抗震救灾展铁军风采
  汶川地震发生后,奋战在三峡工地和溪洛渡、向家坝水电工地的武警水电部队三峡指挥部的官兵,心系灾情、心连灾民,个个摩拳擦掌,时刻等待着奔赴前线的 命令。5月25日接到总部向唐家山堰塞湖挺进,执行排险任务的命令后,300名三峡指挥部的水电武警官兵群情激昂。25日和26日,他们分别从云南永善、四川宜宾、三峡工地出发,星夜兼程向唐家山堰塞湖全速挺进。
  据该部第六支队队长张文辉介绍,25日出发的队伍到达北川后一分钟也没有休息,背起25公斤炸药外加背包就开始了急行军。因为此时,唐家山堰塞湖的水位已经涨到了700米,25日下午四川又发生了里氏6.4级余震,堰塞湖告急,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抢险工作刻不容缓。可是地震后已找不到一条去堰塞湖的路,加上山路泥泞难行,很多战士数不清在路上摔过多少次跤,脸摔青了、手摔伤了,脚走肿了,可是没有一人喊停下来歇息。经过十小时的艰难跋涉,武警水电部队三峡指挥部官兵终于抵达目的地唐家山堰塞湖上,放下炸药和背包就投入到挖掘泄流槽和用钢丝笼对泄流槽进行护坡填脚战斗之中。
  到28日下午3时,位于堰塞体较低一侧,经数日24小时全力挖掘,泄流槽基本全线打通。三峡武警水电战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灾区人民的心,中央电视台播报后也深深地感动着电视机前的观众。此次水电武警部队三峡指挥部共派出重机、运输、钻爆3支抢险突击分队,主要任务是疏通河道,处理堰塞湖、大型滑坡体和抢修遭受地震破坏的水库、大坝、水电站等工程。目前,排险战斗正在紧张进行中。
  心手相连显水电人情怀
  5月12日汶川地震时,从三峡工程建设转战西南水电开发建设的葛洲坝集团公司的员工,在与四川人民一起经受突如其来的灾难外,他们也迅速行动起来,先后有2000多人加入到抗震救灾战斗中,成为当地最早参与抗震救灾的主力军。据统计,仅葛洲坝集团在都江堰的2个小分队,前三天救出灾民192人,仅在汉源县城出动100多台大型机械设备,在废墟上平整出8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为灾区人民搭建起了170多顶帐篷,建了两所学校,让汉源二中、城关中心小学的3000多名学生重新走进了教室。
  深溪沟工程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离汶川县直线距离仅150公里,地震发生时震感强烈。当时工作在深溪沟工地的葛洲坝集团公司的千余名员工沉着应对,幸无一人遇难。当得知距离深溪沟厂坝项目部仅49公里的汉源县城在地震中受灾严重,老城区50万平方米的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严重,2万多人顷刻间无家可归时,他们在安置营地职工抗震工作的同时,连夜与当地政府联系,主动请缨,要求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13日清晨6点多钟,一支90多人组成的救? 侄游槊白庞嗾鸩欢系奈O眨?度氲胶涸聪爻切鲁乔?搭设临时帐篷的战斗中。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他们将帐篷一顶一顶地盖好,当2万名灾区群众从雨中全部搬进帐篷时,他们才舒心地喘了一口气。
  在随后的几天里,重建学校、搭建该县临时中心医院成为抗震救灾的当务之急。得到信息后,葛洲坝集团又立即抽调精兵强将,组织200多人,兵分两路,一支队伍在汉源新县城球场旁用钢管、木板、石棉瓦搭建新的小学“教室”;另一支队伍则在汉源二中球场为中学搭设教室。仅用一天时间,两支队伍共搭设完成“教室”17间,并且全部一次通过汉源县党委、政府组织的检查验收。在此期间,每个救援队员都争分夺秒地工作,连喝口水、休息会儿的时间都用秒计算,在汉源二中教室的搭建中,有2万块砖因没有吊装设备直接运到教室前,他们就用手搬,从五六十米远的地方一块一块搬到搭建教室的地方。一天下来,他们的手磨出了血泡,指头砸破了,可没有人喊疼和累。5月20日,这两所学校已经投入使用,当因地震停课的学生再次步入教室时,汉源县城又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5月27日上午,坐落在流沙河畔的汉源县城又一所小学开课,当人们看到一群群孩子脸上灿烂的笑容,欢天喜地地领取新课本时,可能不知这所临时学校是由葛洲坝集团瀑布沟项目部在接到任务后仅用38小时建成的。
  面对汶川巨大自然灾害,曾参加过唐山大地震救援工作的葛洲坝职工中心医院立即行动,组建了14人的医疗急救队奔赴灾区,目前仍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
  大灾面前三峡建设者用不可替代的专业技术、独有的救援能力和爱心支援四川的抗震救灾,显示了三峡建设者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灾区各级政府、组织和灾民们的好评。 

发布日期:2008年0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