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期待:明天会更好
员工的期待:明天会更好
□ 本报记者 王媛华
当又一个春天悄然来临时,三峡总公司正在描绘发展的新篇。2005年工作会议期间,记者随机走访了一些员工,从机关到一线,从工程建设、电力生产与运营的主战场到工程服务产业,交谈之间大家透出对三峡总公司工作会议极度关心、对三峡总公司未来的无限憧憬及对三峡总公司管理现状的长期思考。
视野谋求更宽广
长江电力的一名员工说,去年一年里,三峡电从华中、华东扩大到广东,三峡供电范围更加扩大,在新的一年里,要更加放眼全国电力市场,掌握更大的市场需求信息,了解全国的能源供求状况。
工程建设部的一名职工说,三峡总公司的管理正从纯粹的建设型转向开发、建设、运行综合发展的轨道,思维方式再也不能是纯工程建设型,要跳出宜昌市这个圈子,考虑国际和国内这个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市场,具有竞争力。
发展战略话题最热
三峡总公司发展战略讨论稿出台后,大家对三峡总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关注。三峡总公司未来将要成为一个什么模式?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员工谈得最多。
机关工会的一名员工说,三峡总公司的发展战略要尽早定下来,并让员工清楚,这样才能形成共同为这一目标奋斗的局面。
三峡发展监理公司的一名员工说,三峡总公司要发展,还应当在人力资源改革上、培养自己的骨干队伍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一支过硬的队伍,迎接市场的挑战。
长江电力的一名员工说,三峡总公司在出台发展战略时,要考虑与周边的环境相配套,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三峡总公司要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在管理上还有需要改革的地方。
计划合同部的一名员工说,三峡总公司的战略发展定位为大型清洁能源集团公司,在实施战略发展计划,拓展新业务时,在相关领域如抽水蓄能、风力发电方面要有所突破,这样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要加快金沙江的建设步伐,实施流域资源整合战略,为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应加快内部改革步伐。
建立系统的人才开发规划
三峡总公司是一个人才密集型企业,人才培养和开发随着三峡总公司战略发展方向的明确已变得刻不容缓。
一位青年团员说,三峡总公司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管理人才,因此,在人才开发上要有一套规划,要有计划性,尤其是要注重从内部培养上下功夫。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做好人才开发的工作? ?
一位机关干部说,很多岗位的干部,干了十几年,没有得到过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只是凭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工作,但要超越自我,还必须提高和学习,这固然有自学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有组织和单位提供的再学习机会。
一位建设者说,三峡工程今年是大规模施工的最后一年,三峡工程全面完成后,建设三峡的骨干人员,应形成一支专业化队伍,因为三峡工程就是一个品牌,因此,这支队伍无论走到那里,都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不能在三峡工程完工后,这些人就流失了,这是一笔宝贵的人力资源。
更加重视现场检查和督促
在采访中,记者还听到了这样一种声音。去年的质量管理取得一些进步,得益于措施得到更详尽的落实,原因之一就是管理人员跑现场、到仓位、下基层的作风得到更大提高。一位建设者说,工程建设虽然有合同制约,但不重视过程控制,就可能会留下很多隐患。等到工程竣工时再验收,改都来不及了,因此,要经常下到工地去看和查,只有这样,工作才能减少返工,工程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一位工程服务产业的员工说,三峡总公司关于工程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方针制定以后,在基层执行得怎样,措施落实得如何,需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一线问题,从而加于解决。
绩效考核要向一线倾斜
对于绩效考核,很多员工对这一方面的管理提出了自已的想法和建议。
一位机关员工说,在制定薪酬体系时要向一线倾斜,要向关键岗位倾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一线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关键岗位的人员努力把工程建设好。
一位员工说,希望绩效考核能拉开差距。现代企业管理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干得好的、干得多的报酬就高,这样才能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更充分地调动积极性。
工程服务产业期待更大发展
一位水电工程公司的员工说,期待在总体战略规划中,三峡总公司能对专业化服务队伍更加重视,使其更好地为主业服务,在三峡总公司大规划下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自己的天地。
旅游公司的一位员工说,旅游公司是多经公司中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公司,期盼三峡总公司在制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让适于旅游发展的相关业务和板块尽快组建到旅游公司来,这样更便于配套开发这个市场。
对这些员工的采访都是随机的,但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员工,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期盼,这是他们关心企业,敬业爱岗,长期思考的结果,这种勇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的精神也就是三峡总公司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与会代表认真听取工作报告,着重领会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记者 孙荣刚 摄
发布日期:2005年0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