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士共治“泌水”
中外人士共治“泌水”
□ 本报记者 王媛华
10月28日,记者在三峡工程质量总监办土建总监许春云的桌上,无意中发现了一封来自美国哈扎公司坝工专家米切尔的邮件。邮件是米切尔今年六月就治理混凝土泌水问题而发来的。米切尔在信中分析了影响三峡工程混凝土质量的泌水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几个月过去了,三峡工程混凝土治理得怎样?许春云告诉记者,今年7月,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工作组对三峡建设者治理混凝土泌水问题有了初步的肯定性的意见,认为其工作深度和广度基本满足试验的要求,结论是混凝土泌水与运输、过振和胶凝材料用量等原因有关。
这一结论和三峡建设者对泌水问题的认识是一致的。建设者是怎么在实践中认识这个问题的呢?自从泌水作为一种顽症提出来后,质量总监办和各参建单位经过不断摸索,反复试验,已有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就在这时,米切尔先生来到了三峡。许春云和质量总监办的同志抓紧这一机会,虚心请教,与之探讨。米切尔先生走后给质量总监办的同志回复了一封长达四页纸的邮件,毫无保留地阐述了自己对泌水问题的系统认识。他所提出来的观点与质量总监办的意见基本吻合。在大家齐心努力下,目前泌水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
发布日期:2004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