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船闸正式通航一年破


三峡船闸正式通航一年

航运效益实现历史性突破



  本报讯(记者 彭业华)2005年6月18日,是三峡船闸试通航两周年、正式通航一周年的日子。作为长江黄金水道上恢复性通航工程,在三峡工程尚未竣工、船闸尚未发挥全部通航能力的实际情况下,三峡船闸无论从通航效益、安全生产以及对整个长江航运的贡献,都突破了历史记录。

  截止2005年6月17日,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共运行17037闸次,通过船舶141784艘次,货运量6295.3万吨,客运量371.8万人次。通航效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较好地满足了航运需求,服务了沿江经济发展,通航效益成为三峡工程三大效益发挥的亮点。

  据悉,正式运行一年来,三峡南、北船闸年通航率分别为98.1%和97.7%,高于设计指标。试运行初期,船舶过闸历时为4小时12分,目前降低到3小时10分钟左右,每个闸次节约过闸时间1小时。运行初,双线船闸日均运行16―20闸次、过闸船舶135艘次,2004年即提高到日均运行27-28闸次、过闸240艘次左右,目前最高日运行32闸次。

  三峡通航管理局全面规范船舶航行、停泊和作业秩序,采取有力措施防止群死群伤和船舶漂流撞坝事故,实现了库区水域船舶交通零碰撞,没有发生水上交通事故和船舶污染水域事故,保障了水上安全形势稳定。

  随着三峡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通过三峡船闸的船舶日益增多,且船型不规范、船舶向大型化发展,三峡船闸的通航压力增大。尤其是滚装船运输发展较其它船舶更快,目前已有99艘滚装船投入营运。实行滚装船长期翻坝以来,实现了由“车等船”向“船等车”的转变,江面无船舶滞留、陆上无车辆积压。

  未来,将通过采取对三峡船闸进行工程改造、加快建设客船升船机、实行长期的滚装船翻坝转运机制、大力推进长江船舶的标准化改造、优化船闸调度等措施提高三峡坝区的综合通过能力。


 

发布日期:2005年0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