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重庆市三峡移民工作回眸


攻克156米水位线

――重庆市三峡移民工作回眸

□ 本报特约记者 郎诚



  重庆市围绕三峡工程提前一年蓄水到156米水位的目标,严格按照三期移民搬迁安置、库底清理和验收的时间要求,加快完成三期移民攻坚决胜阶段的各项任务。三期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各项移民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良好,移民项目投资和移民搬迁安置工作达到了规划进度要求,实现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三期移民任务的圆满完成,为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创造了条件。

  三期移民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为迎接国家对三期移民工作的验收,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从2005年底开始到2006年4月涉及156米蓄水位的各区县按规范要求,全面完成了库底清理任务。7月28日开始,国务院组织验收组对重庆库区三期移民工程进行了终验。验收结论为: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丰都县、石柱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156米水位线下移民搬迁任务已全部完成,库底清理任务已按规定全部完成,移民安置区基本具备生产、生活条件,按《长江三峡工程移民工作验收大纲》的要求,重庆库区三期移民工程终验合格。

  自1993年移民工作有计划实施以来,重庆市移民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到2006年10月底止,重庆库区已累计完成搬迁安置移民100.19万人,完成各类房屋复建3047.81万平方米,完成搬迁调整淹没工矿企业1360户,一大批公路、桥梁、港口、码头等专业设施工程建设步伐加快,达到了规划进度要求。  

  重庆库区新增出县市内外迁移民按期完成

  为了完成国家下达重庆库区新增出县市内外迁移民任务,市委、市政府作了总体部署,审议通过了《2005年新增农村移民市内外迁安置方案》, 即2005年至2006年启动市内外迁2万人,新增市内外迁移民涉及的范围有巫山、巫溪、奉节、云阳、开县、忠县、万州、丰都8个区县,除确定在市内现已接收外迁的江津、合川、铜梁、垫江、梁平5个县(市)安置外,还将永川、壁山等县(市)作为新的安置区。各迁入区县及时组建工作班子,充实了工作力量,加强了外迁移民工作的领导。全市共落实帮迁单位520个,抽调了2388名干部集中力量抓市内外迁移民工作。各区县市针对实际情况,扎实开展了安置的摸底调查,编制了接收安置方案,落实分解了安置任务,深入开展了宣传动员工作,在2005年7至8月完成了? 〉恪⒆矢裆蟛楣ぷ鳌H?猩婕扒ǔ龅?个区县78个乡镇350个村1026个居民小组,迁入地7个县市62个乡镇446个村1495个移民安置点。到2006年6月底,全市共搬迁安置到位外迁农村移民4953户21845人,占计划任务的109.2%。这批移民搬迁运送共分33批次,历时6个月,搬迁运送共动用客车887辆,货车1890辆,专用客轮15艘,运送移民货物量达13868吨,圆满实现了6月底前搬迁安置到位的工作目标。

  自1999年移民外迁工作开展以来,到2006年6月,历时7年,重庆库区共完成农村移民外迁安置16.1万人,其中:政府组织外迁安置13.7万人(其中重庆市内安置4.2万人);自主外迁安置2.4万人。

  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扎实有效推进

  2006年8月以来,按照国务院新颁布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和《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市移民局根据全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试点工作会议精神和《重庆市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以“坚持标准、严格政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尊重民意、积极稳妥;完成试点、总结经验”为目标,组织专门力量,分别在万州区的钟鼓楼办事处、新田镇和丰都县的高家镇、兴义镇进行了农村移民后期扶持试点。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试点工作预期目的。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在2006年中库区各区县开展了“移民培训成效年”主题活动,目前市政府命名了21个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并成立了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专家组,对移民培训工作实行了专项考核和目标管理。库区各区县共建立移民培训基地(点)100余个。2006年1至7月共培训移民3462人。通过培训移民技能明显提高,城镇移民培训后上岗就业率逐年提高,农村移民通过培训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

  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步伐加快

  库区各地不断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重庆库区各区县已建成的39座污水处理厂和14座生活垃圾处理场,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并已初见成效。二是对19条重点次级河流开展了污染综合整治,对库区流域内加强了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目前已累计开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近1万平方公里,基本控制水土流失面积5000平方公里。三是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库区各地继续加大库区退耕还林工作力度,实施高效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工程。全面停止了天然林采伐和重点保护区森林的商业性采伐,大幅度调减了森林采伐 限额。加强对3500多万亩天然林资源的管护,开展了650多万亩公益林建设,共建成各级自然保护区33个,总面积达6280多平方公里。四是重庆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正加快进行,需新开工建设的176个应急治理项目已开标170个项目,16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五是为加快船舶污染治理,相关部门组织编制了《重庆三峡库区149家企业整体实施船舶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方案》。

  库区文物保护工作总体进展顺利

  从1997年重庆库区文物保护规划开始实施以来,到2006年年底,累计共实施涉及453个地下文物项目105.54万平方米的田野发掘和931.92万平方米的考古勘探的野外作业,占规划总任务的80%。出土一般文物14.3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8千余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收获和阶段性学术成果,在很多方面填补了重庆地区历史文化研究的空白。初步建立的重庆库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地面文物共完成留取资料项目98项,占规划项目的98%,原地保护项目54项,占规划项目的87%,实施落架拆除及切割搬迁89项,较为系统、科学、完整地记录了重庆库区地面文物的现状和历史信息,对淹没区一大批重要的地面文物实施了有效保护。

  对口支援工作不断深入持久地开展

  从1993年到2006年上半年,各省市与重庆库区共实施对口支援项目1500多个,各类到位资金142亿元。同时援建了一大批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等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并在培训、干部交流、劳务输出等方面给予库区极大的支持和援助。回顾过去,十五年的对口支援结出了累累硕果,成就巨大,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充分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三峡建委办、重庆市委、湖北省委联合主办的《全国对口支援三峡库区成果展》于2006年12月3至6日在京展出,获得圆满成功。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开发性移民方针,解决库区产业支撑不足的问题,近年来国家扶持库区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根据《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库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委二届九次全委会精神的指引下,库区产业扶持将得到继续增强,库区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峡移民精神全国宣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由市委宣传部和市移民局牵头组织开展的以三峡移民精神报告会、大型图片展览《百万移民,感动中国――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为主要内容的三峡移民精神全国宣传活动,从2006 年4月7日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通过一个多月的有序推进,于2006年5月13日圆满结束,实现了三峡移民精神唱响重庆、走向全国的既定目标。三峡移民精神全国宣传活动,是重庆市直辖以来展开的一次影响最大、成果最丰硕的重大宣传活动,受到了中央和有关省市领导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各界的好评。三峡移民精神巡回宣传活动的20多天时间里,报告团赴江苏、上海、江西、山东、广东等省市,巡展到了安徽、浙江两个省,《移民金大花》剧组到了三峡大坝。活动期间,先后有万余人现场聆听了三峡移民精神报告会,有2万多人直接参观了《三峡移民精神颂》大型展览,有2万余人亲临剧场欣赏了方言话剧《移民金大花》。成千上万观众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三峡移民精神的认知,写下了2万多条宝贵的留言,一致认为:应该大力宣传和弘扬三峡移民精神,进一步激发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活力,增添动力。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