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工程提升长江水道含金量

三峡枢纽累计通过货物2.6亿吨,旅客超过1000万人次,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
  本报讯(记者 向阳 通讯员 许传洲)三峡工程对长江航运的作用有多大?记者从中国三峡总公司枢纽管理局了解到,自2003年船闸试通航以来,三峡水利枢纽已累计通过货物2.6亿吨,通过旅客超过1000万人次,万吨级船队如今可直达重庆。三峡工程使长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据了解,三峡船闸自2003年6月16日试通航以来,枢纽结构与机电设备运行状况良好,船闸工作性态正常,运行保持平稳,实现了“安全、平稳、有序、畅通”的预定目标,通过能力持续增长。三峡船闸已累计运行4.4万余闸次,通过货物约2.1亿吨,通过三峡枢纽的货物累计已达2.6亿吨,旅客累计达1011万人次。2007年,三峡枢纽通过货物6056万吨,大大超过三峡工程蓄水前三峡―葛洲坝水利枢纽通航史上的最高纪录1800万吨。
  随着三峡工程综合效益的全面发挥,三峡枢纽的通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2008年1月1日至9月30日,通过三峡枢纽的货物累计达5107万吨,其中,通过三峡船闸的货物3982万吨,与上年同期比较增长17%;翻坝转运货物1125万吨,与上年同期比较增长14%。
  三峡工程明显改善了宜昌至重庆江段的航行条件。目前,三峡工程正处在试验性蓄水阶段,当水位达到156米时,仅重庆就新增小型通航河流106条,新增通航里程约2000公里,升级航道1760多公里,长江干线宜昌至重庆660公里航道从三级升级为一级。干线船舶运能从原来的3000吨级船队和1000吨级自航船升级到10000吨级船队和7000吨级自航船,这意味着万吨级船队可从宜昌直达重庆港。
  三峡工程在改善下游航道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三峡水库水位升至156米时,枯水期对下游补偿航运流量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可有效增加航道水深,提高下游通航能力。
  同时,航运条件的改善使运输成本大幅降低,水运已成为三峡库区的主要运输方式。近几年来,库区航运业以20%的速度增长,原来只占库区货物运输周转量30%的水运,现已增加到70%。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按照三峡船闸闸室的结构参数和运行要求,以大型化、标准化、系列化自航船最佳组合为过闸单元,理论计算三峡船闸单向通过能力可达1亿吨,超过原设计能力,船闸通过能力潜力巨大。三峡船闸通过能力可以满足长江航运较长时期持续增长的发展需求。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