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权威生态绿化专家为三峡坝区美好蓝图建言献策

  本网讯(钱晓慧 报道) 5月23日至24日,三峡枢纽建设运行管理局在三峡坝区组织召开了三峡枢纽区生态绿化专家咨询研讨会。咨询专家组由9位专家组成,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守攻担任专家组组长,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启翔及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包满珠担任副组长。
  24日上午,专家组实地考察了三峡坝区东、西园、截流纪念园、三峡苗圃研究中心及西陵大道等坝区已建生态绿化工程。下午,与会专家和代表认真听取了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汇报,就坝区生态绿地现状及未来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枢纽管理局副局长何炜参加了会议。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坝区绿化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并对“泛植物园”的规划理念进行了高度的赞扬,他们认为,目前坝区以乡土植物为主体,模拟自然式植被结构,体现了植物多样性,符合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同时通过滨水绿带、道路绿化及不同等级生态绿地的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群落和绿化景观,营造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色生态环境。专家组也一致赞同“大景观、大尺度”的设计思路,以三峡大坝为景观核心,通过新颖、独特的构思和科学合理的布局,运用大、中尺度的生态景观元素和造景手法,营造出了大气磅礴的生态景观效果,也突出了“青山、绿水、银色大坝”的景观主题。此外,专家组强调了珍稀濒危植物园的建设从植物资源保育、科普展示、生态景观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会上,专家组还就坝区生态绿地规划、建设及后期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是,一要对坝区现有植物的生长情况及景观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后开展坝区生态绿化建设总体规划,根据不同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人群,确定不同绿地的功能定位,并进一步完善坝区生态绿化景观格局,明确各景点的主从关系,突出坝区的游赏主体。二要加快推进珍稀濒危植物园的规划建设。珍稀濒危植物园的规划建设要有别于宜昌市已建的三峡植物园,且重点宜放在三峡本土珍稀濒危植物的收集、繁育和推广上。在后期生态绿化工程建设中,加大珍稀濒危植物的应用比例,打造坝区特有植物景观。三要进一步挖掘宜昌的本土植物及文化资源,结合三峡苗圃研究中心的研发、生产技术力量以及坝区旅游规划,营造有坝区特色的、近自然的植物景观,重点表达三峡工程文化,并降低后期的养护管理成本。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长江三峡实业有限公司生态园林分公司、枢纽管理局等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与会专家在三峡工程展览馆参观。朱鸿 摄

与会专家在三峡坝区苗圃调研。朱鸿 摄

发布日期:2012年0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