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郭树言
□ 本报记者 白冰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三峡建委副主任、三峡建委办公室主任郭树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峡工程是由全国人大通过兴建的工程,三峡建设者和库区移民干部群众一定不会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期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三峡建设者坚持不懈地努力,使三峡工程尽早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枢纽、移民、输变电等各条战线工程进展能否确保二期目标的顺利实现?走过十年里程的三峡工程积累了哪些基本建设经验?三峡库区如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加快发展?三峡工程第三阶段的建设有哪些特点?郭树言围绕上述问题向记者介绍了情况。
十年建设积累六大基本经验
记者:三峡工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支持关心下进展顺利?二期建设目标即将实现。朱?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向全国人民宣布了三峡工程的进程。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三峡工程十年建设的参与者,您认为,三峡工程十年建设取得了哪些基本经验?
郭树言:三峡工程是全国人大通过兴建的工程,开工10年来建设比较顺利,工程进度按计划进行,投资控制在概算之内,质量良好。当前枢纽、移民、输变电等工程进展顺利,实现二期工程目标胜利在望。回顾三峡工程过去十年的建设,基本建设经验可以具体概括为六点。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三峡工程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建立了很好的领导体制。1993年,国务院成立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国务院三峡建委主任由历届总理亲自担任、分管副总理任副主任。这是三峡工程的高层次决策机构。十年来,三峡建委共召开11次全体会议,30多次办公会议,确定了三峡工程的方针政策。国务院三峡建委下设办公室,执行监督检查、宏观调控、重大决策、综合协调等政府职能。为了更好地明确责、权、利,国务院批准组建了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用公司作为业主和责任主体。移民工作实行中央统一领导、分省市负责、县为基础的管理体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高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在控制投资、保证质量等各方面都优于传统的“工程建设指挥部”方式。 二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大协作精神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从1992年到2002年底,三峡工程建设基金到位386亿元,占三峡工程累计到位资金909.68亿元的42%。这些资金? 谴尤??电力用户手中一点一滴筹集的,来之不易。由于资本金充足,国内银行争相为工程贷款,投资者踊跃认购三峡企业债券,为三峡工程顺利地筹措了建设资金,三峡工程每年资金到位及时,从未因资金问题影响工程建设。对口支援取得突出成绩。至2002年底,共为库区引入资金127.5亿元(相当于同期移民资金投入的三分之一),其中实施经济合作类项目2613个,到位资金113.8亿元?社会公益类项目到位资金13.7亿元。来自全国各地116家企业到库区与搬迁企业合作,使库区一批企业焕发了新生,诞生了一批名优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库区经济的发展。沿海、沿江有关省市克服自身土地资源少、移民任务重等困难,认真落实安置三峡移民外迁任务。全国共安置外迁移民14万人。最近,国务院又决定新增外迁移民2.5万人,其中重庆库区2.3万人,全部安置到沿长江和沿海地区。
三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管理工程建设,控制投资风险,改变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枢纽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承包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变了计划经济下工程指挥部的管理模式。对资金实行静态控制、动态管理,引入了价格指数、价差等符合市场经济机制的投资控制工具。移民资金和任务实行分省分县“双包干”,为了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加强了监督环节,建立了严密的监督网络。从稽察情况看,资金使用和完成任务相匹配。在国家审计署组织的审计中,资金的违规违法现象逐年减少。
四是坚持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建设一流工程,提高了我国水电建设和重大装备行业的技术水平。在枢纽工程建设中,大量引进和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大坝快速混凝土施工、两次三峡工程截流、双线五级船闸开挖和高边坡稳定等技术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三峡左岸机组招标以及三常、三广、贵广线的招标中,认真贯彻中央的部署,在引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设备的同时,利用贸易筹码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国内企业分包制造、技术改善、技术改造,提升了我国水电行业和输变电行业重大装备的技术水平和国内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是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努力促进库区经济发展,确保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三峡工程移民坚持了开发性移民的路子。
在搬迁中发展,在发展中巩固移民成果,发展坚持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在实践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凸?家政策的调整,还进一步丰富了这一方针的具体内涵。从1999年开始,对移民政策进行两个重大调整,鼓励更多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加大库区工矿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开发性移民方针在库区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不仅移民安置工作整体顺利,而且库区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改变了长期落后的面貌,经济发展进入历史上最快的时期。
六是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三峡工程无愧于生态工程。国家为了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保护库区和生态环境,已投资40亿元用于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投资30亿元用于库区沿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建设。另外,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泥沙研究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总的目标,一是要把三峡工程建设成为生态工程,二是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还长江两岸青山绿水。
三峡移民如何致富奔小康
记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关键在于“三农”问题,已成为两会代表委员们的共识。农村移民在三峡移民中有一定比重,据介绍,当前三峡库区部分后靠搬迁的农村移民还未达到安置标准,来自三峡库区的人大代表也希望,国家还要多动脑筋,多为这些移民寻找致富之路。加快三峡库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国家将采取哪些措施和扶持政策?
郭树言:三峡移民搬迁总体进度已达到规划的72%,比规划流程超前,可以满足三峡工程6月蓄水的需要。库区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面貌一新,移民居住条件有比较大的改善。库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但三峡库区属于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土地面积较少,土地质量不高,基础设施和财力薄弱,农村移民多,库区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发展滞后,部分后靠农村移民生产安置质量不高。加之今后移民投资减少,投资对当地经济的拉动将相应减少,移民和农民收入增长困难较大。
提高三峡库区农村后靠移民的安置质量,首先要巩固已取得的搬迁成果。要对移民的土地进行认真地清理、调整,对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进行进一步开发。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增加土地的配套设施,提高土地的质量。对实在没有安置空间的移民户实行外迁安置。二是要大力发展库区的经济,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库区的高效农业、桔柑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以及其它优势产业,如旅游业。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库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库区的投资环境。三是库区要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扶贫开发的机遇,争取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四是在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方面,国家已确定三? 抗こ谭⒌缭鲋邓暗牡胤搅舫刹糠郑?糜诳馇?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还将从三峡电站发电收入中提取三峡库区后期扶持资金。五是继续组织全国做好对口支援库区的工作。
多管齐下、齐头并进的三期建设
记者:三峡工程三期建设有什么特点和难点?
郭树言:三峡枢纽工程三期将进入边建设、边管理运营、边进一步开发的阶段。在第一、第二期施工经验基础上,三期工程在技术上将不会有太多的难题,但大坝还有三分之一的浇筑量,右岸机组技术性能要求更高。移民还有30%的搬迁任务,数量少但难度不小,要边搬迁、边扶持,一手抓库区经济发展,一手抓城市管理,加快城镇化步伐,任务还很繁重。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三个代表”、十六大和两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肩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重任和人民的期望,满怀信心地建设好中华民族的世纪伟业!
发布日期:2003年0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