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创新确保工程质量
――三峡工程十年科技综述
□ 本报记者 于翔汉
编者按:三峡工程二期建设今年将实现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这“三朵花”的如期开放将标志着三峡二期工程胜利结束。在三峡二期工程建设的实践中,三峡建设者摸索出一整套施工、管理等较为成熟的经验。这些经验,不仅对已经开工的三峡工程三期建设和已经上马的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建设有借鉴意义,就是对国内外其它大型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具有借鉴价值。本报自本期起,推出“三峡工程十年回望”纵深报道栏目,全方位报道二期工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果。该栏目分工程质量、工程管理、工程科技、公司建设、国际合作、精神文明、可持续发展等七大系列,每一系列里又分若干篇。本期推出的是该栏目科技系列报道中的第一篇。
据不完全统计,三峡工程建设十年来,共有1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余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各种发明专利达700余项。
作为世界一字号的大型水电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在向人们展现建设奇迹的同时,也带动着本行业及相关行业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工程建设与科学研究达到了一个良好的互动,这在世界水电建设史上也堪称罕见。
■挑战世界难题 科研先行
科技工作是整个三峡工程的先导和基础。三峡工程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务院“重大办”安排的“三峡工程重大装备的研制”;国家科委安排的“六五”、“七五”、“八五”攻关课题;8个单项技术审查科研项目;长江水利委员会安排的“设计科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安排的国家基金重大项目“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几个关键问题的应用研究”;国家经贸委安排的“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项目中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套设备科研项目;三峡工程“施工科研”等。这些科研项目专业涉及泥沙、航运、水文、地质、水工、施工、建材、金属结构、机电设备、生态环境等多学科、多专业。涉及人员除直接参与三峡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科技人员外,全国还有数十家科研单位和高校的数千名科技人员投入到三峡工程的科研工作中去,提交了近2000份科技成果报告。这些科技成果对三峡工程建设重大问题的决策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也对优化设计、改进施工工艺、保证工程质量、节约工程投资、促进现代化管理起了重要作用。
回顾三峡工程十年来的科研工作,科研工作者已经完成了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将它们成功地应用于三峡工程建设。大江截流、二期深水围堰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工程? ⒋蟀踊炷?土快速施工技术、导流明渠截流、水轮发电机组的制造与安装、特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组织管理等等,这一系列居于世界水电科研前沿的重大综合性科研课题的攻克,已经使全世界的水电建设在这些领域实现了技术性跨越。
■尊重科学,大胆创新
三峡工程规模巨大,仅混凝土浇筑总量就高达2800万立方米,这在世界水电工程建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对这2800万立方米的浇筑任务,如采取中国传统的施工技术,远远不能满足工程施工强度和进度的需求。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施工难题?在多年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陆佑楣总经理果断拍板:三峡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选择以塔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综合施工的方案。这一施工方案的运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三峡工程混凝土高强度的浇筑。
三峡电站装机数量26台,单机容量高达70万千瓦,是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为保证机组运行的稳定性,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大胆采用保压方式浇机组蜗壳外包混凝土,并取消垫层,使蜗壳与混凝土在适行中能联合承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有专家认为,这一科研成果在总体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工程规模和大比尺仿真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0年来,三峡工程建设实践再一次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三峡二期土石围堰,是利用一个枯水季节,在深达60米的大江中筑起的两道横断长江的高土石大坝。该工程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也是世界之最。三峡建设者通过科技攻关,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三峡二期土石围堰施工。二期围堰4年多的运行期中,不仅做到了“滴水不漏”,而且还经历了长江特大洪水的考验,被人们誉为“铜墙铁壁”。这一成果,出色地保证了三峡左岸大坝的各项施工,为三峡工程水利枢纽的顺利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永久船闸高边坡的稳定问题,也是世界级难题。针对船闸工程量大、工期紧、技术难度高、质量要求严的特点,采取了一系列对应措施,破解了高边坡稳定中所遇到的难题。中国三峡总公司在全国一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配合下,组织了设计、科研、施工、监理单位进行科技攻关。这一系列难题的破解,为确保三峡工程2003年实现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的实现,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技创新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建设,确保了工程质量,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在三峡水利枢纽一期工程建设中,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土石围堰基础处理与施工技术,节约工程直接投? 式?6000万元人民币;1997年大江截流,由于采用了先进的“平抛垫底”技术,节约工程直接投资200多万元人民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三峡工程建设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
发布日期:2003年0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