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枢纽上游锚地开始清淤

                              “吸盘一号”挖泥船正在沙湾待闸锚地清淤作业
                            仙人桥待闸锚地停靠预进闸船泊

    本网讯(向阳 赵明亮 许传洲 报道)5月27日,中国三峡集团枢纽管理局组织实施的三峡枢纽上游仙人桥和沙湾待闸锚地清淤工程启动。
    仙人桥和沙湾锚地的设计底部高程为140米。近年来,两处锚地的水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泥沙淤积。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的测量资料显示,两锚地139米高程以上区域泥沙淤积方量约为15万立方米。当三峡水库水位消落至145米左右高程时,船舶进入上述锚地水域,可能因水深不足造成搁浅险情或事故。
    为保证锚地安全正常使用,避免船舶驶入锚地待闸发生险情,枢纽管理局利用汛前库水位消落期安排了本次清淤工程。据悉,该工程工期17天,为保证清淤效果,将根据锚地水域河床地形清淤至139米高程左右,以减少泥沙淤积,保证有效通航水深。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清淤施工对船舶锚泊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锚地利用率,枢纽管理局协调锚地、海事等部门,调整施工作业方式,将原来的两处待闸锚地同时施工调整为先后错开施工,此次先期开始清淤作业的是沙湾锚地。
    据悉,以上两处待闸锚地清淤完成后,运行条件完全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可确保汛期船舶安全停靠,进一步缩短船舶进闸时间。
    三峡船闸投运特别是三峡水库实施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从根本改善了长江上游库区航道条件,促进了长江航运的快速发展和沿江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此过程中,中国三峡集团通过采取有效的维护和管理措施,实现了三峡船闸的安全高效运行,确保三峡工程通航效益充分发挥。
    此外,集团公司还采取了多项工程和技术措施,改善航运条件,挖掘通航潜力。当前,集团公司组织实施的三峡船闸下游引航道增设靠船墩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此举有利于缩短船舶进闸距离,工程完工后预期每天可增加北线船闸1至2个运行闸次,提高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约500万吨。与此同时,集团公司正委托有关设计单位,开展三峡船闸整体移泊研究工作,以期进一步提高过闸船舶的移泊效率,缩短闸次间隔时间,提高船闸运行水平。

发布日期:2013年0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