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项验收通过
本网讯(周双超 报道)8月29日至31日,中国地震局在成都召开会议,对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蓄水前地震监测系统进行专项验收,同时也是对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系统(一期工程)建设进行总体验收。
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地震局下属单位的专家组成了验收专家组,许绍燮院士任验收专家组组长。经过认真讨论和审议,验收专家组认为,金沙江下游向家坝和溪洛渡水电站蓄水前一期工程满足合同和设计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会议由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宋彦云副司长主持。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阴朝民、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樊启祥参加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上,中国地震局阴朝民副局长指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对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建设非常重视。在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建设的初期,就着手全面规划流域监测系统的建设。从2006年3月份开始,历时5年半的时间完成了建设任务。中国地震局委托的检查测试专家组对金沙江地震监测系统一期工程的现场测试报告表明,技术系统功能各项指标要求达到了设计的要求,运行情况良好,满足了向家坝、溪洛渡两个大型水库地震监测工作的要求。在运行的过程中,系统已经积累了一大批丰富的地震监测本底资料,给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研究发展奠定了基础。
阴朝民副局长谈到了水库地震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他说,水电是我国发展清洁能源非常重要的领域,“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水电。但是我国大量的水电资源都集中在西南部,这些地区构造复杂,是地震多发,烈度比较高的地区。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大型水电站的水库地震的监测研究,这个系统是地震监测领域专家、水电建设行业专家进一步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经验。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两个大型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的建成,从技术上有了大的提升,这也是地震系统将专业的知识、专业的技术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体现。
樊启祥副总经理在讲话中指出:三峡集团高度重视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水库地震及工程抗震工作,在项目前期工作、项目核准以及建设阶段,对厂址安全性评价、工程抗震安全、水库地震等专题,组织国家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了大量研究,为项目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沙江下游河段水库地震监测系统的建设,打破了以前单个电站、单个水库进行水库地震研究的模式,从流域梯级的角度对四个梯级电站进行整体规划设计,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根据工程阶段分期实施。四个梯级电站都处于云南、四川两省的界河,采取了中国地震局统一领导、中国地震局主要司局和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云南、四川两省地震局共同参与,同时邀请梯级电站枢纽工程主体设计院参加的组织形式,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金沙江下游水库地震监测项目进展顺利,尤其是在向家坝、溪洛渡水电站截流前取得监测记录,满足了工程截流的要求。这次验收,将为向家坝、溪洛渡两个水电站蓄水验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会上,樊启祥要求,充分听取专家的要求和建议,更好地完成金沙江下游水电开发的水库地震监测工作、工程抗震安全工作,最终确保四个梯级电站建成后安全有效的运行。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包括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强震动观测台网、地壳形变监测网络、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和系统网络管理中心,监测网络覆盖金沙江下游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四个梯级水电站工程区、水库区及附近范围。该系统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为溪洛渡、向家坝库区,二期为乌东德、白鹤滩库区水库地震监测系统。
据悉,该项目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组网难度最高的流域水库地震监测系统。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作为总承包单位,负责该系统的勘选与设计、建设和运行。项目主要合作单位为云南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和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项目自2006年3月开始建设,根据工程实际进展开展了14次阶段性验收,经过试运行、考核运行,经分项验收合格后正式运行,运行情况良好,完成了一期工程的建设任务。
在历时5年半的时间里,已建成35个遥测数字测震台、1个中继站、15个流动测震台、20个数字强震动观测台、6个跨断层精密水准与精密测距观测场地、2个库盆流动形变与流动重力闭合环路监测网、2处库首谷宽观测网、6口地下水动态监测井、2个台网分中心。
溪洛渡和向家坝库区测震、活断层强震动、地壳形变、地下水等监测网络和系统网络管理中心均已投入运行或试运行,取得了溪洛渡库区近5年、向家坝库区4年的地震本底监测记录,在运行的过程中,已积累了向家坝、溪洛渡水电工程截流前和蓄水前的重要资料,为分析水库蓄水地震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发布日期:2011年09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