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博物馆建筑及展品设计项目
 |
三峡工程博物馆建筑及展品设计项目交流会在京召开。(郑斌 摄影) |
 |
沙先华出席会议。(严艺 摄影) |
本网讯(严艺 报道)“我们不仅要筑实际意义上的大坝,更要筑造精神大坝。”
5月10日,在三峡集团北京总部举行的三峡工程博物馆建筑及展品设计项目交流会上,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沙先华指出:“三峡工程博物馆的建造是对三峡工程的历史追踪,是另一种形式的科普读物,是对三峡工程的重新解读,更是三峡工程一个重要的宣传窗口,我们要将博物馆的建造纳入三峡坝区的后续建设规划中,并且要符合、融入、强化坝区的功能定位。”
会上,围绕上海复旦上科多媒体有限公司和上海华东建筑设计集团有关三峡工程博物馆的设计草案,来自国家水利部、国务院三峡办、国家文物局、北京建筑设计院等多家单位的专家纷纷建言献策,从博物馆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建筑形象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三峡博物馆应该建成一个科普性、趣味性的馆,我们要学会用多媒体和新媒体的形式来讲三峡故事。” 中国三峡集团高级咨询袁国林说。据记者了解,为了完善三峡工程博物馆的展示方案,前不久袁国林还亲自带团前往台湾,详细搜集、查寻了三峡工程的历史资料。
在谈到博物馆的展示内容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马国馨表示,馆内陈设内容要精练、简洁、重点突出,同时要有三峡特色,区别于城市类博物馆。
三峡工程博物馆的建造彰显的是三峡精神和三峡文化,北京建筑设计院资深设计师刘力对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说:“正能量是需要宣传加以影响的,三峡工程作为伟大的民族工程、民生工程和中华民族复兴的标志性工程,是今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合理地保护和展示,积极打造反映三峡工程文化符号的平台,和历史对话、和大坝对话。”
目前,三峡工程博物馆的设计还处于交流、讨论阶段,后续筹备组将紧接着这次的讨论结果召开会议继续商榷,以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会上,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三峡枢纽管理局局长张曙光,总经理助理王锦程,以及三峡传媒公司、三峡枢纽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员参与了会议讨论。
 |
与会专家积极参与讨论交流。(郑斌 摄影) |
发布日期:2013年0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