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牛窝子曾是个穷村子——全国最大普米族聚居村发生的新变化

  本网讯(秦明硕)胡云彩说,她所在的牛窝子村现在美得很,民居翻修一新,水泥路干净整洁,产业红红火火……

  这是今天的牛窝子村。然而,如果将画面回放到几年前,云南省宁蒗县新营盘乡牛窝子村,这个全国最大的普米族聚居村,完全是另一幅模样。

  

  牛窝子村新村貌 摄影:尹春

  曾经的日子苦

  那时,牛窝子村还是个穷村子。全村总共2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33户。胡云彩家也是其中之一。

  牛窝子的日子苦,苦在用水难。“我们村的土地都是干的,没有水,什么都养不活。”胡云彩说,“我每天都要到一公里开外的沟子里去背水吃,往返就需要半天,花费了很多精力。”

  牛窝子的日子苦,苦在出行难。为改善家庭困境,胡云彩开始养猪。功夫不负有心人,她辛辛苦苦养了一年的猪长得膘肥体壮,只盼卖个好价钱。“村里不通公路,车子进不来,我们只有赶着猪出去卖,一不小心猪就钻进荆棘丛中,身上划出一道道血痕。经过一番折腾,猪算是卖出去了,但宰杀后的猪肉总被人误以为是死猪肉,喂养的猪自然也卖不上好价钱。”辛苦了一年,又是白忙活一场,胡云彩很是悲伤。

  基础条件差,让乡亲们的日子过得力不从心。胡云彩说,那时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熬多久。

  

  牛窝子村寨门 摄影:黄正平

  沉睡多年的村落醒了

  自2016年起,胡云彩渐渐感受到这个她生活了半辈子的村子,正在发生变化。

  

  胡云彩(左一)和村民们一起载歌载舞 摄影:秦明硕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牛窝子村被纳入“全国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帮扶重点村。2016年,三峡集团派出帮扶力量,投入帮扶资金,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入手,唤醒了这片沉睡了多年的村落。路通了、水来了、路灯亮了、新房子盖起来了……

  胡云彩家利用三峡集团提供的帮扶资金,告别了破旧拥挤的木楞房,住上了安全坚固具有普米特色的安居房,家里不仅通上了自来水,还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日子好得像做梦。”

  

  胡云彩在自家院子里幸福地笑着 摄影:秦明硕

  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牛窝子村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吃水靠人背”的苦日子,迎来了“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好日子。

  借助三峡集团帮扶的“东风”,胡云彩种了核桃、苹果、木梨,还套种了蚕豆、土豆,种植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人畜饮水问题解决后,她把十多间圈房充分利用起来,进一步扩大了养猪规模,还养了鸡,养殖业也做得风生水起。

  

  胡云彩(左三)和村民们在一起 摄影:黄正平

  “前几天我卖了7头猪,收入近万元。还有待出栏的猪未卖,每年光养猪就有5万多元的毛收入。家里的林木也有1万多元的收入,老公在村里干着公益性岗位也有收入。”胡云彩满是自豪地说。

  胡云彩家成功摘掉了贫困帽。牛窝子村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底全部实现脱贫。如今的牛窝子已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普米族特色村寨。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