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开山门、办公司、兴产业,三峡集团这个西藏驻村工作队不简单!

  本网讯(彭宗卫)11月23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强基办表彰全市优秀驻村(居)工作队,三峡集团、背崩乡人民政府驻巴登村工作队获表彰。

  为响应西藏自治区“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驻村工作”号召,按照三峡集团工作部署,2021年初,由三峡集团西藏分公司、西藏墨脱县背崩乡人民政府组成驻背崩乡巴登村第十批驻村工作队。一年来,驻巴登村工作队积极履行驻村工作职责,帮助村里修大路、搬新家、办民宿,筹资向村民发鸡苗鸡笼、送生活物资,办成了一件件惠民生的实事,为边境新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 从巴登村放眼望去,奔流的雅鲁藏布江穿境而过。摄影:汤伟

  帮助千年闭塞的边境村庄

  办起了公司

  近十年来,三峡集团坚持开展教育援藏、人才援藏、结对帮扶、消费扶贫等项目,立足当地群众实际需求,全面助力边疆乡村振兴。为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部署要求,三峡集团在墨脱县主动认领结对帮扶工作任务,经济救助和知识扶贫相结合,坚持“扶贫与扶志”并举,助力当地群众致富。

  2020年底,三峡集团西藏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三峡西藏能投公司”)党群部主任周雨树主动请缨,经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任命,担任驻巴登村工作队队长。

  工作正式启动后,驻巴登村工作队坚持抓实基层党建责任,突出抓好村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为全村长远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驻村工作队按照“指导不领导,到位不越位,帮办不包办”的原则,遍访全村,调研问题,提出“带好一个班子、建好一个阵地、培植一个产业、培养一批人才、办好一件实事”的“五个一”驻村工作思路,综合分析巴登村区位优势,提出将巴登村打造成藏区旅游村庄。

  经过一个多月调研考察,驻巴登村工作队明确了发展思路,统一了村民认识,确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路子,先开办农家乐和民宿,公司由村集体主办、村民入股,实行公司化运营。随后,驻村工作队组织人员前往外地考察,聘请专业机构做项目规划。村办公司缺资金,驻村工作队先垫资,鼓励村民通过房屋、人力等形式投资入股,盈利后再把本金还给驻村工作队。

  党的惠民政策搬开了堵在群众致富路上的“大石头”。夏收时节,驻村工作队组织全村党员带头维修好了背崩乡至巴登村一条长6公里的入村道路。新路修好,新房建成,数百年来习惯了刀耕火种生活的门巴族群众喜笑颜开。2021年8月,巴登村整村搬迁至马尼翁新村,村民从20多公里外的破旧老村搬迁至新村,从木板房搬进了小洋楼。

  

  ▲ 巴登村搬迁前的村址原貌  摄影:汤伟

  

  ▲ 群山环绕中搬迁后的巴登新村 摄影:汤伟

  村庄旅游公司累计投资5万元,村民入股建造了10栋房屋,用于开办民宿。金秋十月,巴登村首批民宿正式开业。

  

  有门巴族特色的民宿 摄影:汤伟

  精致的民宿院落墙上,挂着门巴族群众传统的竹编工艺品,餐桌上吃的是门巴族群众自养的藏鸡,青山绿树环绕的村子美丽如画。

  把从“刀耕火种”走来的群众

  引向市场

  搬进新村后如何谋发展?驻村工作队结合门巴族特色,决定扶持群众养殖门巴土鸡。好不容易有了整洁的生活环境,面对新家新路新家园,群众想养殖土鸡又怕污染家庭环境。驻村工作队再次帮群众解决了这个难题。

  “驻村工作队队长周雨树自费购买了孵化器和种蛋,孵出鸡苗,养成半大的小鸡后发给群众。我们在入户调研、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争取到三峡西藏能投公司的经费,购买鸡笼发放给全村25户群众。”墨脱县背崩乡巴登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英说,改散养为圈养,破解了污染环境的难题。

  

  ▲ 门巴土鸡  摄影:毛翔春

  他告诉记者,门巴土鸡是当地特色养殖品种,一只土鸡可以卖200元以上,一枚鸡蛋可以卖3元,是深受当地群众喜爱的传统养殖品种。门巴族群众从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驻村干部耐心引导,从发展农家乐、民宿、养鸡等致富项目做起,逐步帮他们树立市场经营观念。

  

  ▲ 检查孵化的小鸡 摄影:汤伟

  “巴登村农家乐建成后,全村的土鸡均供应至农家乐销售,打造产销一体化的体验式农家菜。”王英说,驻巴登村工作队以建设村集体经济为目标,打造体验式农家乐和精品民宿。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培养、吸引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青年人才扎根边疆农村,培育本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现在村内就业、在村内上学、在村内致富。

  巴登村支部书记新生是一位敦厚的门巴族汉子。采访中,他向记者讲述了过去全村人肩挑背驮、靠双脚翻越雪山与外界连通的苦难记忆。谈到驻村工作队和三峡集团帮扶,他非常开心地说:“党的稳边富民政策好,我们过上了有水有电通公路的生活,还能享受政策补贴。驻村工作队和三峡集团干部来村里手把手帮助我们,干部群众非常感激。”

  一年来,驻村工作队围绕发展村集体经济,想尽各种办法把惠民的实事办好。巴登村传统手工编织合作社成立十几年来,一直靠传统方式销售,这两年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销售额总上不去,干部群众犯了愁。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通过直播带货、工会采购等方式,累计帮助村民销售竹编工艺品11万余元。

  

  ▲ 巴登村村民编制传统竹编工艺品 摄影:毛翔春

  一年来,驻村工作队筹集资金十几万元,帮助村里解决马行道硬化问题,为25户群众购买鸡笼,为27户群众购买生活用品,为27名儿童购买衣服和书包。驻村工作队还为村民争取农户猪圈项目38万元,争取三峡集团公益捐赠资金25万元等,用心用情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我们驻村工作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带动、发展好村集体经济,让群众有事干、能分红、干成事、能致富。看着群众领取鸡笼和鸡苗时的笑脸,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周雨树说。

  驻村工作队中的“父子兵”

  早在2019年,三峡集团赴墨脱县背崩乡调研时,地东村提出,村办幼儿园28个孩子没床睡午觉。三峡西藏能投公司迅速协调资金,一个月内解决了30张幼儿床。三峡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地东村干部群众的信任。2020年,地东村两委主动提出,要求三峡集团派干部驻村。按照工作安排,三峡西藏能投公司青年员工谭文轩进入墨脱,在背崩乡地东村负责支部共建工作。

  

  ▲ 航拍地东村 摄影:毛翔春

  谭文轩是第一批“三峡西藏班”毕业生,曾派遣到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工作,又在三峡西藏能投公司多个部门锻炼,热爱基层工作,工作思路开阔,写作能力强。谭文轩的父亲谭楚成在西藏当兵多年,退伍后进入三峡西藏能投公司工作。2021年初,谭楚成作为西藏自治区组织部任命的驻村工作队队员来到巴登村工作,买鸡笼、孵鸡苗、发小鸡,还有张罗村里的民宿开业,他都动手参与。

  一时间,三峡集团有一对父子同时进藏从事驻村工作的故事,在当地迅速传开。

  巴登村和地东村相距16公里。日常工作中,谭楚成在巴登村负责落实工作队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谭文轩在地东村负责宣传工作,平时很少见面。

  进村工作后,谭文轩在调研中发现,地东村群众爱跳广场舞,但是村头广场上漆黑一片,没有声像设施。情况反映到驻村工作队,队长周雨树积极协调帮扶资金为村里购买了一个LED屏。如今,每天傍晚村里男女老少自发来到广场上,打开LED屏,在音乐声中跳起民族舞蹈。

  驻村工作期间,谭文轩与地东村两委班子干部相处非常融洽,他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能力也得到乡、村两级领导认可。细心的他发现,村里的土地大多种植水稻、玉米和茶叶,门巴族群众没有种菜的习惯,家家户户依靠乡镇上的商户过来卖菜。于是,他萌发了发种子教农户种菜的想法。他做通了村里一部分群众的思想工作,自费购买种子发给他们。一个多月后,菜种出来了,他带着几个青年志愿者,上门去收购,再雇车拉到乡里集市上去卖。

  “第一次收购了108斤小白菜,都是群众自己种的菜,特别新鲜。很快就卖完了,挣了540元。当晚把登记卖菜的群众召集到村里来发钱,最多的一户发了174元。”谭文轩讲起自己卖菜的故事,至今还有些兴奋。

  谭文轩告诉记者,当地门巴族群众商品意识较淡薄,自己卖菜的目的就是帮助村民树立市场观念。下一步,还打算在村里扩大蔬菜种植面积,逐步把村里的蔬菜、水果、肉类保供问题解决好。

  “如果明年还能再干一年,我一定想办法帮助村里把蔬菜产业搞起来。”谭文轩信心满满地说。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