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太空归来!“天选之种”开启科学试验

  本网讯(唐东军 杨兰芳)7月5日,紧邻三峡大坝右岸的三峡集团生态工程中心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沸腾了。他们选送的三峡库区特有植物——丰都车前种子,在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183天后,首次“开封”。这些“天选之种”随即启动科学试验程序,为今秋下地栽种、投入大地母亲怀抱作准备。

  当日上午近10时,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桂云等人打开种子低温低湿储藏柜,将一个包装袋取出来,里面装着几个密封的小袋子,上面写着植物种子的“编号”、“种质提供”等字样。“6月11号回到所里后,丰都车前种子就一直存放在储藏柜里”。

  拆封后,科研人员胡梅香、朱豪飞、陈会员等人满怀期待,小心翼翼地撕开包装,将种子摊开在智能考种分析仪上,收集基础数据。 这相当于“体检”,对种子的重量、大小、形态、籽粒整齐度等进行统计分析,还要在显微镜下观察微观形态,随后再进行催芽和下地移栽,来查看这些太空“乘客”的活力、生长情况等。“我们既兴奋又忐忑。每一粒种子都很宝贵,不能浪费。”黄桂云说。

  

  完成太空旅行的丰都车前种子。摄影:毛翔春

  随后,科研人员将丰都车前种子放入发芽盒,用镊子均匀铺开。这是一个直径10余厘米的正方形透明盒子,里面铺着白色发芽纸。移液枪把超纯水滴在发芽纸上后,发芽纸就像孵化池一样,比芝麻还小的种子就在上面发芽、生长。科研人员将发芽盒密封标记后,放入光照培养箱,静待种子发芽生长。

  

  搭乘神舟十三号上太空的丰都车前种子启动科学试验 。摄影:毛翔春

  据了解,从太空返回地面的种子,还需要栽培试验数年,才能“晋级”到“太空种子”。黄桂云表示,丰都车前夏季休眠,秋冬生长繁殖,等到秋天后,才能将发芽的丰都车前种子大规模栽种。他们将精心呵护,争取培育出丰都车前的“太空种子”,为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植物的保护和库区生态修复探索新的办法。

  车前,又名车前草、车轮草等,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车前草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温暖、潮湿、向阳、沙质沃土上能生长良好。

  丰都车前,是三峡库区消落带上特有的两栖植物,被称为“植物大熊猫”。丰都车前因本世纪初在重庆市丰都县首次被发现而得名,是一种分布极为有限的两栖植物,仅分布于重庆市内丰都县、忠县、巴南区和江津区四个彼此隔离的长江江心岛上。

  

  丰都车前盆栽。摄影:唐东军

  丰都车前植株矮小,有成年人手掌大小,其种子不利于风力和水流传播。自然状态下,相对于“近亲”普通车前而言,丰都车前的叶片对水淹较为敏感,而根部对水淹耐受性更好,并能形成一定的保护机制。每年6月、7月,长江的水将其淹没,其叶片腐烂,但水退之后仍能通过根系重新生长,在8月、9月种子成熟。丰都车前通过春夏休眠应对江水上淹,秋冬枯水季节生长繁殖,非常适宜于长江流域滩涂边坡栽植,是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植物资源。作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特有草本植物,丰都车前这种特殊的生活习性,是研究植物对特殊环境生态适应和生态进化较好的试验材料。2021年新发布的野生植物保护名录将其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种子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环境因素,诱发种子的基因变异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随着航天诱变育种的方兴未艾,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也将目光投向了“太空种子”。2021年10月16日,他们选送的丰都车前种子带着三峡人的殷殷期盼,搭上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这也是三峡库区特有珍稀植物种子的第一次太空之旅。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历经183天的太空之旅,丰都车前种子也顺利出舱,成为名副其实的“天选之种”。

  据统计,近20年间,长江珍稀植物研究所迁地保护珍稀资源性植物达到1300余种2.9万余株。

编辑:喻清卿 但棣瑶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