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肖冰川)十年,在中国文化里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单位。十年树木,十年寒窗,十年一剑...十年既匆匆,却也漫漫。过去的十年,我从二十弱冠到三十而立,从寒窗苦读到职场修炼,最重要的,这是我从宜昌到河海最终梦圆三峡的十年。十年追梦赤子心,不负韶华入三峡。
宜昌人,植三峡情怀
我是1994年出生的宜昌人,那时候的宜昌还只是长江边上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城镇。同年12月14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动工。2006年5月20日,大坝全线竣工。高峡出平湖,当惊世界殊,随着三峡工程的建成投产,400多万宜昌人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从小生于斯、长于斯、居于斯的宜昌本地人,我亲眼目睹了家乡在随后十年里的可喜变化,见证了宜昌的GDP从百亿元跃升至数千亿元,从一个滨江小城发展成省域副中心城市、世界水电之都。感谢“三峡机遇”,让我的家乡变成了今天的宜人之城、昌盛之地。现在的宜昌,有以“三峡”命名的三峡大学、三峡国际机场,还有以“三峡”命名的三峡大坝、三峡人家、三峡大瀑布等5A级景区。随处可见的“三峡”,不仅是这个城市的时代坐标,更是宜昌人心中的宜昌标志;不仅是城市文化的标记,更是城市精神的展示地。
从三峡工程百万移民“舍家为国”,到1998年抗洪记忆,再到三峡工程竣工保长江安澜,可以说,在见证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治水兴水造福人民的过程中,爱国、奉献的基因也刻在了宜昌人的血脉里。
而身为大坝同龄人的我,与三峡的情缘注定是割不断的,就像歌曲中所唱的——“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江水升高我长高,大坝建成我长成”,三峡早就悄悄潜入我未来的梦中了,始终激励着我砥砺前行、不懈奋斗。
河海人,怀治水初心
我是2011年入读河海大学的河海人,虽无缘就读水利专业,但我想,若能就读以水利为特色的院校,想必更有机会领悟何为“治水救国、治水报国、治水强国”,也更有希望离我梦中的三峡近一些、更近一些。
记得初次踏入河海大学江宁校区的校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三峡广场,我转头欣喜地跟父母说:“你们看,这儿也有三峡!”漫步校园内,广场是三峡广场、小浪底广场,路是长江路、黄河路,唯一的装饰性雕塑是一个巨大的混流式水轮机转轮,随处可见的“江河湖海”让我直观感受到了这座院校与水的不解之缘,也让我体会到了水利人的朴素与真实。
因水而生、缘水而为、顺水而长,可谓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水利人奋斗的身影。回溯历史,我国虽有长河如龙、大湖碧波,但如果没有几代水利人的辛勤汗水与不懈守护,没有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像我这样江边出生的孩子,恐怕不会这样顺利地长大。
时光的河入海流,在河海求学的七年时光里,“爱国爱水,务实重行”的校风就像一粒种子,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孩提时代的三峡梦叠加青春时代的水利梦,最终演化成对三峡集团的崇敬与向往,在秋季校园招聘时,满怀期待的我终于等到了投递求职简历的机会。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何其有幸,刚毕业便能梦圆三峡。
三峡人,立家国之志
2018年我入职三峡集团福建能投公司,那时候的三峡集团早已由单一的水电企业转变为中国最大的清洁能源集团,正围绕“风光三峡”和“海上风电引领者”战略目标,从长江奔向大海,奋力建设“海上新三峡”。
记得入职时,公司在福清兴化湾海域建设的全球首个国际化大功率样机试验风场刚刚实现全部机组并网发电,一座座高度超40层楼的风力发电机组巍然耸立在蓝天碧海之间,首次将福建的海上大风转化为“三峡绿电”。同年12月,公司打造的我国首个也是最大的海上风电产业园主体工程建成,我有幸成为正式入住产业园办公的首批员工之一,目睹了产业园区从黄土路到柏油路、从狂风大作到风轻云净、从人烟稀少到人声鼎沸。随着金风科技、江苏中车、水电四局、东方风电、艾尔姆风能等国内外风电巨头逐一落户,产业园实现了海上风电主机、电机、叶片、塔筒等完整产业链和整机批量化生产,成为我国海上风电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在公司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多数同事远离城市和亲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一砖一瓦垒起公司改革发展的基石。他们迎风追日、逐波踏浪,在建设长乐A区海上风电项目时,从港口到风场单程就要4个小时,最艰苦时住塔筒、睡甲板,不惧高温“烤”验,夜以继日保项目,单人海上“追梦”百余天。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三峡担当”和“三峡力量”,我想所谓三峡奋斗,就是战风斗雨、闯关夺隘,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
作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我虽无法在一线为公司开疆拓土,但我想,脚踏实地将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细做好,在后方做好激励和保障,平凡的人也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我相信,那些熬过的夜、哭红的眼、算过的账、写过的字,都见证着我的成长,也终将成为我的勋章。身处奋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大时代,我感到无比幸运,也深知前路艰辛,但只要是在三峡,我就无所畏惧。我想,这就是三峡所赋予我的内在力量。
人生有梦不觉远,时光飞逝,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十年,铺就了今天的“三峡时代”。择一业,终一生,作为一路追随三峡脚步前行的大坝同龄人,扎根三峡的信念早已融入我的血脉。感谢三峡的担当和作为,教会了我何为使命与责任;感谢三峡的开放和信任,给予了每一个普通员工同等成长的机会。岁月流转,我亦初心如磐,唯有勇毅笃行,方能长风万里。
编辑:陈晓英 杨思恒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