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专用公路对外开放8年 通行车辆超2000万台次

带火坝区周边社会经济发展

  本网讯(秦明硕 孙迎奥 关钰琳 陈雪倩)2015年初,湖北省宜昌市政府发布通告称,自当年3月1日起,三峡工程对外专用公路(以下简称三峡专用公路)扩大开放,允许通行车辆按规定进行备案登记和安全检查,凭备案卡或登记单并接受安全检查后通行。

  据统计,8年来,三峡专用公路通行车辆超2300万台次,日均交通量7900台次,最高日交通量达21400台次,成为维持三峡枢纽运行的有力支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摄影:汤伟

  三峡专用公路面向社会开放之前,连通宜昌城区与三峡坝区、秭归县的唯一通道是穿梭于崇山峻岭间的三级公路——宜莲公路。随着三峡工程建设,再加上公路沿线居民出行,宜莲公路堵车日益严重,不安全隐患时有产生。

  
摄影:汤伟

  三峡集团流域管理中心枢纽保卫与公共管理部副主任专业师周尚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后,宜莲公路承受的运输压力迅速增大,日均通车高达几千辆,短短38公里路段,原本2小时内抵达,有时却因塞车延误半天甚至一天。”

  1993年3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一次办公会议决定兴建专用公路。1994年1月,中国三峡总公司(三峡集团前身)开始修建三峡专用公路,并于1996年10月1日建成通车。建成后的三峡专用公路为山岭重丘准一级公路,东起宜昌市长江路,西至三峡坝区大象溪,全长28.64公里,是连接三峡坝区与外部的重要陆上快速通道。

  
摄影:汤伟

  三峡专用公路的建成通车将宜昌城区与三峡坝区间的交通时间由原来2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工程建设阶段的大量人员、物资和设备通过三峡专用公路输送至三峡工地,保证了工程建设安全和施工进度,称得上是三峡枢纽工程建设运行的“生命线”。同时,宜莲公路承受的运输压力也在三峡专用公路社会面通车后迅速得到了缓解。

  三峡专用公路不仅是三峡枢纽运行、安全保卫、应急处突的重要交通保障,而且设有国家电力通讯设施,以及三峡和葛洲坝之间防洪、发电和航运联合调度通讯设施,承担着重要信息的传输任务。鉴于三峡专用公路在三峡枢纽安全运行和应急处突方面的重要性,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精神,三峡专用公路全面实行“封闭管理、凭证通行”。2013年10月1日,国务院颁布施行《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安全保卫条例》,湖北省人民政府将三峡专用公路划为三峡枢纽安全保卫限制区。

  
摄影:汤伟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为更好地促进库坝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移民安稳致富,2015年3月1日,三峡专用公路面向社会扩大开放。至此,三峡专用公路从保障大国重器建设的“生命线”,转而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致富路”。

  “三峡专用公路对我们开放后,去三峡大坝太方便了!交通快捷,沿途风景好,每年我都会带家人和外地的亲戚朋友来看我们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在三峡专用公路入口处的冯家湾检查站,一位私家车主感慨道。便利、安全的快速通道带活了客流、物流,也带火了坝区周边社会经济发展。

  
摄影:汤伟

  陈义才是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下岸溪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以前从下岸溪村到宜昌城区只有一条路,交通非常不便,三峡专用公路对社会扩大开放后,到三峡旅游和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借助这股东风,村民们开起了民宿,种植起板栗、茶叶等经济作物,日子逐渐红火起来。“我们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民宿的生意很不错,村民们种植的板栗和茶叶,通过三峡专用公路卖往全国各地,三峡专用公路的扩大开放,为我们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助力!”

  三斗坪、乐天溪等西陵峡畔的江边小镇,毗邻着三峡专用公路,依靠着绿水青山,随着游客纷至沓来,几十家各具特色的生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摄影:毛翔春

  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镇镇长杨欣告诉记者:“三斗坪镇以前经济落后,我们镇就在三峡大坝附近,既是码头,又连接西陵长江大桥和三峡专用公路,三峡专用公路对社会扩大开放后,来我们镇游玩、吃饭、住宿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镇近几年的民宿和各类餐馆越开越多,镇里面的经济也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编辑:陈晓英 杨思恒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