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两会连线】速览和三峡有关的长江经济带要点

  两会连线  

  本网讯(唐东军 秦明硕 孙钰芳 向珊)3月5日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涉及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洪涝干旱防范应对、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等内容,与三峡集团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要点一: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事关全国发展大局。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一域之稳为全局之安作出贡献。”

  ——2023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示意图 制图:阎泽群

  长江干流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和葛洲坝六座梯级水电站,共安装有110台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达7169.5万千瓦,相当于三个“三峡”的装机容量。这6座梯级水电站形成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是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着基础保障作用。

  三峡集团始终把高标准高质量运行管理梯级电站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不断拓展梯级电站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安全支撑能力。截至2024年2月16日,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六座梯级电站累计发电量突破35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超10亿吨,减排二氧化碳超28亿吨,为我国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强劲动能。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输送到华中、华东、华南及川滇渝等地区,充分发挥了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作用。特别是2023年面对保供任务重、综合需求高等因素,梯级电站所有机组能开尽开、稳发多发,圆满完成全国两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上海进博会等重要时期保供任务,高峰出力最高达6686万千瓦,最大日发电量超14.6亿千瓦时。

    要点二:做好洪涝干旱防范应对

  “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018年10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强调

  
▲三峡工程(资料图片)

  洪涝与干旱都是自然灾害。由长江流域6座梯级电站组成的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形成总库容919亿立方米的梯级水库群和战略性淡水资源库,其中总防洪库容376亿立方米,在调节我国宝贵淡水资源,防范洪涝干旱中发挥显著作用。

  三峡水库自建库以来,累计拦洪超2000亿立方米,特别是2020年成功应对75000立方米/秒的建库以来最大洪峰,避免荆江分蓄洪区运用和60万人转移、49万亩耕地被淹,有力确保长江安澜。三峡水库利用巨大的调节库容“蓄丰补枯”,年均补水量200多亿立方米,使枯水期下游流量较常年天然流量增幅达33%以上。

    要点三:推进交通运输结构绿色转型

  “要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

  ——202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世界上载电量最大的新能源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  摄影:汤伟

  
▲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  摄影:汤伟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水运具有低成本、少能耗、运能大等独特优势,对改善运输结构,建设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航运发挥着我国经济运行“大动脉”的重要作用,是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3月29日,由三峡集团和湖北三峡旅游集团合作研发建造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完成首航,该游轮是“零噪音、零污染、零排放”的新能源纯电动游轮,对推动“电化长江”进程、加快内河航运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示范意义。2023年10月11日,由三峡集团等单位共同研发建造的国内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示范船“三峡氢舟1”号完成首航,这是三峡人在内河船舶上探索应用氢能源技术的最新成果,为长江流域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再添助力。

  编辑:袁向南 杨思恒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