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下庄走上“康庄路”

  本网讯(徐强)春风初起,乍暖还寒。2月29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村支书毛相林从村里出发,前往北京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出村的“天路”上,毛相林不时迎来前往下庄村参观、游玩的游客车辆。

  由于四周被绝壁合围,下庄村曾被称为“天坑村”。过去,这里不通公路,村民出村要手脚并用,翻过落差上千米的悬崖。1997年,在时任下庄村村主任毛相林的带领下,下庄人劈山修路,历时7年、牺牲6人,在悬崖绝壁上建起一条8公里长的出山“天路”,打通了“天坑村”与外界的通道。

村1
下庄村航拍(下庄村供图)

  “天路”的修建,让下庄人走出了大山。“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下庄村,体验走“天路”,感悟当年下庄人宁可穷十年苦十年也要坚持修路的决心。

  随着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2021年,下庄村开始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但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制约着下庄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下庄村所在的巫山县是三峡集团定点帮扶县。自2021年起,我们先后助力下庄村修建了乡村旅游换乘中心、生态研学基地、下庄面坊,完成村内基础设施和环境改造,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三峡集团派驻巫山县挂职副县长屈大功说。

村2
三峡集团援建的下庄村乡村旅游换乘中心(摄影:毛翔春)

  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下庄村又把专业化的旅游公司请进村来,与村民合作开起了民宿,带动村民增收。越来越多的游客涌进了下庄村,“天路”变成了下庄人的“致富路”。

  年过六旬的村民杨元鼎曾经是修路队的一员,如今他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开起了农家乐。看着游客进进出出,他笑呵呵地和记者分享:“自家小院共有25个床位,旺季经常满员。”一位村干部也补充道:“今年是凿通‘天路’的20周年,下庄村依靠‘绿色’农文旅融合、‘橙色’柑橘产业、‘蓝色’劳务输出的‘三色’经济,老百姓收入逐年增加。”

村3
春暖花开,下庄村吸引了游人参观。(摄影:黎明)

  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柏油路,村居变成了民宿,村民变身股东,从吃“庄稼饭”变成了吃“旅游饭”。据统计,2023年下庄村接待游客数量达12万人次。

  今年春节前夕,下庄村的400多名村民聚在一起看村里办的晚会、吃百家宴,并根据参股进行现场分红,村民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

  68岁的村民杨亨元没有想到,他家土房子改造的3间客房,2023年全年下来能有1.6万元的收入。

 村4
2024年下庄村春节活动现场(下庄村供图)

  如今,下庄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路下庄”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编辑:李雷 秦阳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