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黄克瑶)“我家住在江之尾,半城山半城水,山山水水相依偎。”一首市民耳熟能详的歌曲道出江城芜湖之美,千湖点丘,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日照山如画,云浓水似烟”。古人云,“卸帆窗下,一带江城浑似画。”
跨江带河的芜湖,位于安徽省东部,拥有194公里长江干线,因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芜湖的灵气所在,也是芜湖最难得的资源禀赋。保护长江,绿色发展,沿江畔,一幅共抓大保护的水美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海报设计:李雨潇
先行先试,合作共抓见成效
冬日里,一抹暖阳极为可贵,若再配上江水、草地、绿道,最是一处绝佳的游玩圣地。
此时,十里江湾公园里来往的游人络绎不绝。长江自西向东奔来,在芜湖转弯向北,“十里江湾”由此而来。这条全长10.4公里的生态景观带将澛港大桥、临江桥、滨江公园等地串连成芜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十里江湾
摄影:朱志刚
“我家就在附近,日常就喜欢过来散散步,马上退休了,这里肯定是我来的最多的地方。”市民孙先生笑着说道。
然而十里江湾并非一直如此“美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这里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船舶运输繁荣一时,但长期以来物料、垃圾堆放、岸边毁绿种菜等乱象丛生,一度是环境整治的“顽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2017年,芜湖市启动长江干流岸线集中专项整治工作,肩负着在共抓长江大保护中发挥骨干主力作用的三峡集团,积极参与芜湖市滨江岸线综合整治二期工程。
保留原有江堤的绿化基础,打造江堤生态活动区、滨江滩涂风貌区、林间湿地风貌区三大生态分区,“还江于民、还景于民、还岸于民”,滨江长廊实现华丽蝶变。而这只是芜湖市与三峡集团共抓长江大保护的一个缩影。
十里江湾游人不断
摄影:朱志刚
2017年底以来,在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牵头协调推动下,三峡集团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开展共抓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其中芜湖是首批四个试点城市之一。 2018年7月,三峡集团与芜湖市政府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三峡集团参与推动芜湖长江大保护工作全面启动。
3年来,政企协作、齐抓共管,共同推进芜湖市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共开展城区、无为、繁昌等区域的6个长江大保护项目。“芜湖经验”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并在安徽全省推广。2020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广城镇污水治理的“三峡模式”。
水光一色,绿色循环树标杆
从十里江湾一路沿江而下,江东水生态公园亦是一处观景的绝妙之地。
公园一角,树龄达数十年的落羽杉林生长在水里,行走步道上,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翠绿的枝叶变得金黄,羽毛状的叶丛极为秀丽,再到1月份,火红的枝叶彰显出似火的生命力,碧水红杉,层林尽染,水鸟嬉戏,美不胜收。
冬日江东水生态公园披上“红妆”
摄影:陈欣
美景之外,公园的生态功能不容小觑。
公园里,“水藻+食藻虫+鱼虾+水鸟”食物链生态系统,辅以人工曝气,实现园区内污水生态净化、净化全程不产生任何废水、废气、废弃污泥。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朱家桥污水处理厂与公园共同构建起绿色循环的生态体系。浇灌公园植物的水全部来自朱家桥污水处理厂,每天四万吨达标排放的污水处理厂尾水经地下管道进入公园,通过潜流人工湿地和强化处理湿地两大湿地并列运行,经过微生物生化作用等过程实现逐级深层次净化,通过生态涵养塘汇入板城垾和保兴垾两大水系,提高水动力实现活水保质。
江东水生态公园
摄影:朱志刚
“实际上,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其厂站本身也是打造循环经济的绿色典范。”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安徽省区域公司副总经理张浩介绍道,“我们在污水厂的建筑物上方铺设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全程不产生污染,发的电自用,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朱家桥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项目已于2020年9月并网发电。”
目前芜湖市的污水处理厂光伏发电项目是三峡集团首个“长江大保护+清洁能源”项目和装机规模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规划的7座污水厂光伏项目预计建成后平均每年可为电网提供230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以芜湖为试点,长江大保护“+光伏”模式正在大保护沿线复制推广。
朱家桥污水处理厂
摄影:朱志刚
寒冬已至,目之所及依然是一片“绿意”:污水通过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清洁的太阳能助力污水由浊变清,流入生态公园再度净化汇入长江。“水光”一色处——碧水绿电,节能减排、低碳循环,绿色发展理念绘就绿色永续的生态画卷。
多维一体,系统治水谋新篇
走出城区,共抓长江大保护工作亦在乡间田园中延伸。
2019年5月开始,长江环保集团推动芜湖市无为农村污水治理扶贫试点,最终选取了沿江7个原贫困村做试点,建成了覆盖全村的污水收集管网,“一村一策”地建成了采用8种不同工艺、不同处理规模的12座污水处理站。
先前,无为的农村污水收集率较低,农户生活污水直排、散排到附近河沟的现象普遍存在。12座污水处理站陆续投运后,农户卫生间、厨房的生活污水,统一纳入村庄污水收集管网,再输送至村里的污水处理站,12个站点每年可收集处理约10万吨生活污水。
水清了,河沟没臭味了,环境好多了……村民纷纷给农污项目“点赞”。“现在,我们村的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善,农村环境好了,我们鱼、虾、蟹产品附加值高了,也有利于我们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还可以吸引外来投资。”艾大村村干部邹建国说道。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城乡人民共同的愿景,“城乡组合,厂网河(湖)岸一体,区域打捆,联合运营”的系统治理理念正在江城芜湖落地,为着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助力,科学管理、高质量发展,共抓长江大保护的同时,乡村振兴协同推进。
无为城乡一体建设项目襄安镇污水处理厂
摄影:毛翔春
在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的第三年,三峡集团前往多个沿江城市调研,与地方政府深入交流,摸清了治水“卡脖子”问题,创新推出“城市智慧水管家”模式,以供排水为切入点,作为第三方承担城市涉水系统治理目标和管理责任,对城市供水、排水、管网、防洪排涝、河湖等涉水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并配合地方建立监管资产与水价挂钩的定价调整机制,逐步实现城市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实现城市水环境的长期稳定达标和持续改善,助力地方绿色低碳发展。
摄影:朱志刚
目前,芜湖市已经迈出“智慧”的一步,三峡集团第一个拥有自主产权的项目级智慧水务平台——芜湖排水系统智慧运行管理平台于今年6月29日成功上线。该平台以城镇污水治理为切入点,针对“污染监管难、环境资源保护难、生态修复难”等问题,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水污染治理,构建“源网站厂河”五级全链条监管感知系统,实时监控、运维管理、综合调度精准监控源头水质,实现污水超标排放可追溯,保障厂网联动和稳定运行。
“如果将地下污水管网视作城市的‘生命线’,芜湖排水系统智慧运行管理平台则是掌握其脉动的‘大脑’,我们可以通过这一可视化监管平台对管网问题进行预警,同时溯源问题所在,再帮助进行问题的修复处理,从而达到水环境统一监管治理的目标,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还在朝着‘城市智慧水管家’的方向不断探索。”张浩说道。
发布日期:2021年12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