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网讯(刘鑫宏)5月22日,三峡资本与通威太阳能、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在成都正式签订了硅基异质结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暨产业化公司出资协议。上海微系统所王曦所长,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刘汉元主席,成都市政府范毅副市长,成都市政府秘书长、双流区委周先毅书记等领导出席并见证仪式,公司副总经理程志明代表出席签字仪式并讲话。
根据合作安排,三方将组建产业化公司,从事SHJ太阳能电池中试线建设,生产和销售光电转换效率超过23%的SHJ太阳能电池产品。未来三方将就携手推动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展开全方位合作,在SHJ太阳能电池研发、制备和市场开拓方面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SHJ太阳能电池在全球光伏领域受到极大的关注,已日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之一。目前,SHJ太阳能电池实验室研发的转换效率最高达25.6%,量产的转换效率可达24%,高于常规高效晶体硅太阳电池转换效率。SHJ太阳能电池还具有制备工艺温度低、双面发电、温度系数低、工艺步骤简单等特点。结合通威太阳能的高效组件技术,SHJ太阳能产业化公司有望生产功率达到500W的太阳能组件,超过目前高效组件的40%。未来产业化公司将加大支持SHJ太阳能电池关键设备、原材料的进口替代和国产化,降低电池生产成本。
三峡资本始终致力于成长为清洁能源领域最具创新能力的投资公司,此次参与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是三峡资本围绕三峡集团清洁能源主业培育新兴产业的有益尝试。在三峡集团强大的清洁能源产业优势背景下,三峡资本以前瞻性研究为先导,以股权投入为纽带,遵循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制度要求和基本规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培育壮大技术含量高的新兴科技能源产业,服务国家战略。
前瞻性研究,带动发现产业化项目机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三峡集团清洁能源战略方向和主业发展,三峡资本从国家重大项目和重要科技成果指引的需求中筛选、对焦,对接中科院、清华大学等一流的研究机构和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国内优秀投行,有重点地开展前瞻性研究,逐步聚焦高效太阳能技术创新、先进储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多个行业方向,培育了一支投研一体化的专业团队。
国家《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明确指出发展高效异质结电池技术的方向、路径和目标,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既契合该计划,又符合公司研究方向和战略布局。在跟踪研究过程中,项目团队先后与行业专家、政策制定层面的专业人士和国外太阳能技术研究机构等交流,赴光伏产业链上设备制造商、硅片材料供应商、电池组件制造同行以及下游电站建设运营方等调研,逐步明确SHJ太阳能电池技术的先进性和市场需求。
国有资本投资,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上海微系统所早年引进了刘正新博士及团队,并在2MW的研发平台上掌握了从单晶硅片到电池制作过程的全部工艺,2017年经权威机构检测的156x156mm电池转换效率达24%,SHJ电池研发能力与技术储备居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三峡资本与上海微系统所共同希望通过彼此的优势推动SHJ太阳能电池技术产业化快速落地,实现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在投资论证时,上海微系统所委托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院进行可行性研究,三峡资本委托三峡集团研究院并邀请国内产学研各领域的专家9人,对项目可行性开展评审,同时考虑了良率和电池品质控制、缩短投产调试周期、引进国外顾问团队等问题,深入论证的目的是希望SHJ太阳能电池量产少走“弯路”,用国有资本投资的体制优势和制度要求保证科技成果转化“少差错”。
此次合作发挥了国有资本的引领带动作用。产业化公司不仅有技术起源方上海微系统所参与,还引入民营资本通威太阳能,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联投联动,起到了放大作用。三峡资本拥有清洁能源的产业资本实力,具备较强的下游电站市场对接能力,较丰富的资本投资经验为产业化项目提供保障。
科技创新绝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必须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动力。在产业化方案设计时,各方都十分注重专有知识产权价值和对研发团队的激励机制。结合中科院科研管理制度要求,三峡资本聘请专业机构开展知识产权的价值和适用性评估,在此基础上为产业化公司设计一套适合、可行的知识产权转让方案。同时,产业化公司引入研发团队持股,专门制定技术提升和电池效率爬坡的计划,不仅实现利益绑定、产业化风险共担,更促进了研发团队精益于提升电池转换效率和电池技术水平。
协助对接资源,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
促进科技和经济结合是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根据产业化需要,三峡资本围绕清洁能源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提出联合产业链上优秀的电池生产企业推动项目落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促进形成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三峡资本与上海微系统所先后对接了国内硅片制造的龙头、国内N型双面电池优秀生产商等4家企业,最终与通威太阳能公司达成战略共识。
与产业投资方通威太阳能合作,将通威太阳能的电池生产的体系及经验输送到产业化公司,有助于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率。据了解,通威太阳能自2013年成立至今产能规模扩张近10倍,成为全球光伏产业极具竞争力的电池企业。2017年,通威太阳能电池出货量占全球市场4%,但利润占全球电池片行业80%以上,是第二、第三电池企业利润总和的2~3倍。通威太阳能的成都基地一、二期项目分别仅用7个月时间建成投产,并设计完成了全球首条无人生产线,成为全球光伏行业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的优秀代表之一。
梳理产业链,致力于打造SHJ太阳能电池产业生态
三峡资本在推动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过程中,不仅着眼于项目本身,还对SHJ太阳能电池配套的产业进行梳理。
为挖掘SHJ太阳能电池可实现超薄柔性化的特性,项目组调研多晶硅料制备企业和硅片制造龙头,分析判断硅片薄片化技术趋势和硅片成本下降的时间节点。
电池成本下降是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针对产业化项目的设备投资成本占初始投资成本高的情况,设立专题研究SHJ太阳能电池制备的设备国产化,并与靶材、低温银浆等耗材联动测算,勾画降本曲线图。
为能按预期实现电池的降本曲线,三峡资本与上海微系统所提出培育主要设备的国内制造商和关键耗材生产企业的设想,推动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目前,三方已与涉及SHJ太阳能电池的制绒与清洗、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薄膜沉积、丝网印刷及干燥等国内设备制造企业进行对接,刻画设备技改和研发的路线图。在靶材方面,前期上海微系统所通过参数共享和技术联合攻关方式,已经培育了国产靶材生产商,材料性能与进口靶材十分接近,能满足SHJ太阳能电池生产需要。
行业生命周期演变证明,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和上下游匹配是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不仅需要顾及产业化本身的技术、人才和政策配套等因素,更需要把设备和原材料国产化、低成本化置于重要位置,通过整合全产业生态链,上下游企业相互促进,加快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速率。
结 语
资本与技术的结合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插上了金色的翅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三峡工程建设走出了一条引领重大装备自主创新的成功道路,三峡资本公司作为三峡集团战略发展转型先行先试的试点,积极落实国家能源发展需求和三峡集团战略定位,聚焦清洁能源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探索科技成果产业化新模式,深入研究解决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项目上进行了一次以资本为纽带推动高科技产业化的有益探索。三峡资本公司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的讲话精神,围绕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家发展战略,继续探索SHJ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后的商业化、资本化的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学研落地经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和产品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
发布日期:2018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