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是谁为他们插上“隐形的翅膀”

  本网讯(徐强)6月1日至5日,三峡集团公益基金会和移民工作办公室组成联合工作组,对金沙江下游库区“三峡教育帮扶”项目实施情况开展实地专题调研。

  长期以来,三峡集团始终把教育扶贫摆在优先位置,探索教育扶贫新模式、新路径,为库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激发梦想、点燃希望。在此次调研中,工作组一行走进学校,来到老师和同学们中间,全方位了解各地项目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发现不足、研究对策。《中国三峡工程报》全媒体记者全程跟踪采访,共同感受和见证孩子们的成长变化。

  “有了三峡的陪伴,我们感到很幸福”——“三峡教育帮扶” 项目采访札记(一)

  《隐形的翅膀》是四川凉山州民族中学“三峡励志班”初二九班彝族女孩白日伟最喜欢的一首歌曲。白日伟说,每当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就会低声哼唱:“我知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她说,在她心中,三峡就是自己那双“隐形的翅膀”。

  

视频制作:徐强

  6月2日,白日伟代表全班同学上台分享自己两年来的成长和变化。看着讲台上落落大方的她,“三峡教育帮扶”项目的负责人感慨万千。

  这位负责人说,她还清晰地记得:在2018年10月的“三峡励志班”开班仪式上,坐在教室一角那个瘦弱、羞涩的小姑娘——白日伟。在交流中,白日伟用怯懦的声音告诉她:“长大后,我想成为一名作家。”一年后,2019年开学的第一天,白日伟长高了很多。再一次见面,她已经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您还记得我的名字,我特别开心!”如今,她的变化更大,已经能自信地登台演讲了。

  白日伟的变化是“三峡励志班”同学们成长的一个缩影。

  凉山州民族中学初二九班,是“三峡教育帮扶”项目自2018年实施以来的第一个初中“三峡励志班”。

  两年的时间里,有了三峡的鼓舞和陪伴,班里53名同学“你追我赶、共赴前程”,学习成绩不断进步,在年级中遥遥领先。同学们的性格也越来越活泼开朗。

  他们说,有了三峡的陪伴,他们感到很幸福。

  吉克吉石、马阿作是“三峡励志班”初一六班两名来自凉山州美姑县的彝族姑娘。一年前,她们来到位于西昌市的凉山州民族中学“三峡励志班”读书。用她们自己的话说:这是她们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大”城市。

  现在,她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好,性格也变得自信开朗起来。工作组叔叔阿姨们的到来,让她们特别开心。她们用一首彝族歌曲《久拉》,表达期盼亲人归来的感情。

  两位小姑娘现场演绎彝族歌曲《久拉》

  

视频制作:徐强

  截至目前,“三峡教育帮扶”项目已经开设“三峡励志班”10个,越来越多贫困学生和移民学生进入励志班,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

  项目介绍

  “三峡教育帮扶”项目是三峡集团坚持精准帮扶,探索实施的中央企业支持地方脱贫攻坚新模式,包括三峡班班通、三峡烛光行动、三峡励志班和三峡奖学计划,通过完善硬件、改进软件、充实师资、激励学生,“四位一体”补短板、拔贫根,助力金沙江地区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项目实施两年来,已惠及金沙江下游6库区9市州30多个县区的学生约4万名。

  金沙两岸,书声琅琅,越来越多大山的孩子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发布日期:2020年0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