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锦:保护传承弘扬新时代长江文化
本网讯(唐东军 宫晓梦)8月3日至5日,由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探索与展望”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召开。与会嘉宾从“新时代长江文化内涵的挖掘弘扬”、“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长江文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全面的讨论,对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形成了一些重要(许多)共识。下面摘取的,是部分嘉宾的发言内容。
挖掘弘扬新时代长江文化内涵
嘉宾名单 |
主旨演讲内容 |
观点提炼 |
刘玉珠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
活化长江文化遗产,传承弘扬长江文化 |
通过加强考古研究、加大阐释力度、加强规划引领,让长江文化遗产价值显出来;通过加大科技赋能、加强展示传播、讲好长江故事,让长江文物活起来;通过融入时代、交流互鉴、各方参与,让长江文化兴起来。 |
韩永进国家图书馆理事会理事长、国家图书馆原馆长 |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书写长江文化绚丽篇章 |
要从文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构建长江文化的现代性识别体系。 |
刘玉堂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教授 |
长江文明的突出特性 |
长江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大特性,为我们挖掘弘扬长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
贺云翱南京大学教授 |
长江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初探 |
“长江文化传承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之间,存在着极其深刻的内在关联性、统一性。 |
杨 华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
长江水神与中国古代王权 |
从长江水神祭祀文化的角度切入,证明中国古代长江文化与黄河文化一样,都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源头。 |
王列生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
从“汉有游女”审视长江文化的旅游历史起点与发生真相 |
厘清个体文化主体性及其休闲行为本质的最早长江文化圈或者长江流域的旅游者身份,对还原长江流域文化上古事态现场有认识深化意义。 |
方 勤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交流融合观察 |
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有五次重要的交流融合期。长江中游地处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重要连接通道,交流融合是其主要特性。 |
陈进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原副院长、武汉大学教授 |
从自然长江到文化长江——探讨长江文化特点 |
长江文化具有以黄金水道等流域文化与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相结合、古代文化向现代文化成功融合、工业革命恢宏的国之重器与古代精致物质遗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 |
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
中华文明的长江底色 |
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超级“两河文明”,长江稻作文化和黄河粟(麦)作文化间的差异,支撑了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内部大循环,形成了中华民族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
|
|
|
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
嘉宾名单 |
主旨演讲内容 |
观点提炼 |
陈红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机关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监事 |
加强长江文物价值阐释和创新转化 |
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要坚持:保护第一、以人民为中心、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加强长江文物价值阐释、保护利用和创新转化。 |
王玉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
理念与践行:论生态视野的长江文化传承——兼述建立长江生态文化网 |
建议成立长江文化联谊会或研究会,设立长江文化传承基金,建设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支持长江流域的生态特色集群,编写一套长江生态文化读本,建立长江生态文化网。 |
郝国胜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 |
三峡文物保护工程对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促进作用 |
三峡文物保护对我国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解决了巴人疑团等学术问题,建议建设长江流域标志性文化遗址公园。 |
张学标湖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湖北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人 |
以“五大体系”引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思考 |
以人文生态体系、文化意义体系、文旅产业体系、文化传播体系、制度规范体系等“五大体系”,来引领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 |
黎朝斌湖北省文物局原局长、湖北大学特聘教授 |
留住长江文化根脉——以湖北地区为例 |
湖北在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中,具有独特区位优势,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湖北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
张薇武汉大学景园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员 |
建好用好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实践路径探研 |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培育象征性地标、优化空间格局、强化科技赋能、推进文旅融合、完善体制机制、构建传播矩阵等路径来实现。 |
|
|
|
推动长江文化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嘉宾名单 |
主旨演讲内容 |
观点提炼 |
王丰中国艺术职业教育学会会长、研究员 |
长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
要围绕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大需求,健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长江文化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长江文化传承弘扬提供创新人才保障。 |
杨玉英三亚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
文化旅游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
文化和旅游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动长江历史文化、山水文化与城乡建设有机结合,提升长江经济带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
刘士林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首席专家、教授 |
长江文明视域下的江南文化传承与长三角区域发展 |
从文化软实力建设入手,提高长三角城市群的综合能级;从解决文化的不协调和不平衡入手,提升长三角江南文化的总体发展水平,探索建立江南文化和长江文化的协同发展机制。 |
樊志宏武汉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
武汉打造长江商业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刍议 |
武汉地区商业史是长江商业变迁的集中代表,是中华商业文明发展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将长江商业文明纳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体系,以汉正街为中心打造长江商业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 |
|
、 |
|
编辑:喻清卿 杨思恒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