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居高声自远――写在清江水布垭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0周年之际

  本网讯(郭寒 金文霞)7月22日,三峡集团湖北能源清江公司水布垭水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0周年。这座位于清江中游河段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境内的我国中东部地区装机容量仅次于三峡、葛洲坝的第三大水电站,拥有世界最高面板堆石坝,10年累计向社会贡献350亿千瓦时优质电量。

水布垭电站全貌(本文摄影:郭寒 吕新宇)

  一座世界坝工界的“标杆”

  “首战隔河岩,再战高坝洲,决战水布垭”,世纪之交,跨世纪的清江水电梯级开发大业第二役高坝洲水电站建成,大决战在武陵山腹地大峡谷中打响。

  清江公司以手缚苍龙的雄心壮志,作出了一个让世界坝工界震惊的决定:在水布垭兴建233米高的世界第一高面板堆石坝!

  233米,无疑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数字!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超过200米的面板坝!200米以上甚至被部分专家认为是以碾压堆石为坝体主干的面板堆石坝的禁区!

  清江建设者勇于探索,不断更新理念,开拓思路,结合大量的科研成果并根据对已建、在建的面板坝,尤其坝高150米以上的面板坝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聚全国近20家单位专家,从1993年起开展长达15年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成功地解决水布垭筑坝难题,形成一整套超高面板坝筑坝关键技术体系,重大筑坝技术的创新与发明,多达20余项。2009年,水布垭以绝对实力摘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水布垭大坝是世界已建、在建的最高面板堆石坝,被国际大坝委员会誉为“中国面板堆石坝建设水平领先于世界各国的标志性工程”“坝工领域的‘标杆’”。十余年来,这里是国际坝工水工业界专家踏访最多的地方之一,是高校水电专业最好的教学实践课堂。

水布垭电站厂房

  一个电网安全的“稳定器”

  单机容量46万千瓦,拥有45.8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能力库容的清江水布垭水电站,不仅是华中电网骨干调峰调频电厂、黑启动电源点,还是国家电网紧急调用电厂。

  2007年底,首台机组投产才半年,水布垭就华丽“亮剑”。

  此时一场5 0年一遇的严重冰雪灾害致使我国南方电力设施大面积损毁,地处鄂西南的恩施电网变孤网,恩施城变成一座冰冷的孤岛。水布垭电厂挺身而出,机组大负荷连续运行1445小时,将光明和温暖带给恩施人民。

  相比业内兄弟电厂,水布垭电站厂房、设备和作用的特殊性,决定了该厂安全之路走起来尤为艰难。

  水布垭枢纽布置设计时因地形条件限制只能采取大型地下厂房,其规模之大,在当时国内少有;引水式地下厂房不仅对设备本身带来侵扰,也对维护检修带来不便。单机容量46万千瓦,在当时是创新产品。“新”带来的不稳定性,导致设备大症小患一直层出不穷。而骨干调峰调频、紧急调压,使得机组运行方式恶劣,机组损耗大,运行亦不稳定。

  怎么办?水布垭电厂抓住了“标准”这把利剑。建体系、写标准、抓落实,不断夯实基础管理,2009年,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与清江公司三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次通过中电联(北京)认证中心认证。

  2012年,该厂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为契机,对照评定细则,逐项进行排查整改,做到全员、全过程、全覆盖。当年电厂以同期查评单位中最高分95.14分通过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验收,与清江梯级三厂共同体成为全国首批“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水力发电企业,也是全国首家获此殊荣的流域水力发电企业。

  近几年来电厂不断优化标准体系,梳理和固化管理流程,促进管理升级。目前,拥有自己的管理标准22个,技术标准238个,工作标准21个。

  管理流程的不断优化,红外线成像等新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以及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设备分析,带来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电网安全的“稳定器”作用发挥愈加显著。

  2017年3月6日,清江公司收到国家电网华中电力调控分中心的感谢信:“本次电网重大检修方式的顺利完成,得益于贵公司的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贵公司讲政治、讲大局、团结治网的精神。”电网专门对公司倾力配合甘肃祁连山至湖南韶山800千伏特高压祁韶直流跨越施工发函感谢。

  故事的主角就是水布垭电厂。为配合特高压祁韶直流跨越施工, 500千伏渔宜、渔兴Ⅰ、Ⅱ、Ⅲ线四条500千伏线路同时停电,恩施电网存在大面积停电的三级电网运行风险。停电工作期间,水布垭电厂加强值班力量,3号机组连续可靠运行192小时,严格按照调度要求调整有功无功出力,为保障恩施地区电力电量平衡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布垭电厂生活区鸟瞰

  一块担当重责的“磨刀石”

  水布垭电厂生活区汤家包是从清江河道左岸边密实丛林的一个山头开挖平整出来的一个平台,如今从空中俯瞰下去,恰似安放在清江边上一块磨刀石。

  水布垭电站多“高”:坝高,233米,相当于80层楼;位置高,是清江龙头电站,单机、总装机容量最大;学历高,全厂90人,研究生 10 人,高级工程师以上的13人;政治素质高,党员41人。厂长是个70后,许多80后甚至90后员工都是业务骨干;志向高,“专业敬业、重责重行”八个字是这支队伍砥砺成才的信条。

  居僻而不寡,处高而不怵。十年来,这支平均年龄30余岁的团队苦练内功,磨砺生辉:

  导师带徒是清江公司30年培养人才的传统,水布垭电厂技术骨干陶纪军热衷于导师带徒创新,开展个性化服务,把清江公司导师带徒工作做出了新高度,名气都到了省总工会。作为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厂里技术带头人,他成立创新团队,围绕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创新活动,2015年12月,陶纪军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湖北省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

  电厂年轻人多,进取心强,展示自己才华的诉求也强烈。电厂想办法搭平台,把电厂所有的疑难杂症都拿出来作为课题,试图用技术研究的成果把设备安全可靠性能提升起来。从2012年开始,每年电厂所有年轻人都能领到一份课题。而今年轻人已不满足于电厂提供的课题,主动寻找课题,将设备运行中发现的典型问题作为课题开展分析,课题选择由被动安排变为青工主动发现,不少研究成果收到成效并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水布垭电厂青工课题研究”项目入选全省青少年思想文化活动竞赛重点项目名录。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2016年,清江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水布垭电站竣工后首次泄洪、4台机组全部满发;与此同时,工区多条道路垮塌、地下厂房多处渗水……生产任务重、抢险任务也重,危难之时见真章:设备管理部杨晓勇加密巡检设备,手机计步器显示一晚上步行了20公里;综合部即将退休的老职工田娣喜冒雨送饭,自己湿了衣裳也不能湿了饭菜;设备维护部年轻的共产党员赵公杰顾不上尚在重症监护病房才3个月的幼儿,奔波在巡检路上,一夜白了头……

水布垭电厂青年课题研究

  一个社会和谐的“助力器”

  “开发清江,造福人民” ,是清江公司接领开发清江大旗时的宗旨。国有大型企业特别是央企,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更要率先垂范。

  从清江龙头电站坝址比选确定技术、经济指标并不占优的水布垭开始,十余年来,从工程建设到电厂管理,清江水布垭人亲历亲为的不只是将一座世界级的大坝、电站、厂房安插在清江峡谷、土家山寨,他们也禀持着现代企业的理念:企业不止是机器、产值、利税,也要有精神、文化、情怀,一个卓越企业的周边必当是和谐安康的社会环境。

  在“精准扶贫”这4个字还未出现时,水布垭电厂维护部高级专责唐卫东就一对一帮扶水布垭库区右岸大面山村的一个贫困的李姓家庭。以“造血”的方式帮助这家人走出命运的泥沼——唐卫东最多的一次给了李家两万多元购买板蓝根种子。由于当年板蓝根价大跌,老李这一次创业并没有让自己摆脱贫困,但唐卫东并不气馁,主动做老李的工作,让他从头再来。2015年,唐卫东又无偿投入10000元、借款15000元帮助老李购置石材雕刻机,发动朋友募集一台电脑作为控制设备,亲自动手调试设备,手把手教老李使用,帮助老李掌握了石材雕刻技术,两年不到,老李家的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唐卫东硬是将这个素昧平生的土家族家庭扶上了致富之路。在他的感染下,扶贫济困成为电厂的风尚之事,电厂员工去贫穷的长阳厚丰溪村“三万”活动现场,去高桥村扶贫点,去周边学校帮扶学生……电厂接待中心装修,拆下来的80个行李柜、80个电视柜、45张书桌、84个床头柜、130张床等也送到了周边的一所小学。

  水布垭地处偏远,深山峡谷中难觅一块平地,眼见周边老百姓精神生活贫乏,电厂将坝头一个平台提供给当地居民跳广场舞。歌舞升平的背后,是水布垭人辛勤付出。水布垭厂区是全国大型电厂为数不多的全敞开式厂区,电厂为了方便老百姓,自我加压,用这种方式进行管理。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10年的绿化,水布垭水电站已经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成为全社会的旅游基地、老百姓的婚纱摄影基地。环境共享,带来企地一家亲。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0岁的水布垭电厂,正是撒开脚丫奔跑的年龄。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