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磊)水电开发是资金密集型项目,需要大量的前期资本投入。市场不缺资本,但融资仍是发展水电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在非洲,这一现象尤其明显,政府所拥有的资金并不充足。私营部门水电开发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可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而且可提供项目融资来源。但私营部门水电开发现状并不乐观,传统的BOT模式近年来势头不足。如何更好设计风险分担、创新融资模式、优化监管环境,促进私营部门水电开发,是摆在水电从业人员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
5月10日,在2017世界水电大会“私营部门参与水电开发”专题论坛上,与会嘉宾深入探讨政府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如何提高私营部门参与度,讨论全球成功经验的可复制性。论坛嘉宾之间、嘉宾与听众之间针对这一话题,进行了90分钟的坦诚和深入的对话。会议由泛美投资公司环境社会管理部负责人加布里埃尔·阿泽维多主持。记者精选和整理了发言代表的核心观点,以飨读者。
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财政部专家顾问卡洛琳·布莱克洛克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一个人口小国,有12%的人口缺电,但有着很明确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战略。很多像巴新这样的太平洋岛国,都可以很明显的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所以我们很重视清洁能源开发。虽然巴新是个小市场,但我们很开放。
巴新是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人均可利用再生淡水资源居世界前列。近几年来,巴新一直保持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巴新独立以前,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有较为完备成熟的市场法律体系。因此,对于水电项目开发的几个客观前提条件,包括水能资源、电力需求、法律框架,巴新是完全具备的。我们只是缺乏真正懂水电的人。建一座大坝,政府需要充分的前期调研,这需要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甚至会超过我们民选政府的任期。而且,即便我们将水电可行性报告提交立法机构审议,也可能会被推翻。所以,无论是在政府,还是立法机构,我们都缺乏水电专业人员。所以我们需要好的私营部门参与,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对于巴新这样的小岛国来说,水电开发门槛很高,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是我们面临的另外一个困难,相信我们的邻国也面临类似的困难。
我们希望有私营部门的参与,既需要金融支持,也需要技术支持,来解决我们现实的需求。
Engie Brasil公司首席战略、沟通与社会责任官吉尔·马拉尼奥·内托
Engie Brasil(即原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巴西公司)是巴西规模最大的私营发电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进入巴西市场,在大型水电项目的实施和运营方面具有良好声誉,特别是在专业水平、盈利能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但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开始,巴西政府逐渐意识到私营部门参与水电开发的重要性,因为政府难以独立完成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巴西能源装机以水力发电为主, 其他电能来源十分有限,一旦发生干旱少雨的情况,就会极大地影响发电能力,遭遇严重“电荒”的情况。巴西私有化浪潮开始进入电力行业,重要步骤便是电力生产链的分拆,即发电、输送、分销和营销成为独立运营的环节。当前,巴西输电、发电、配电私营化程度已经很高。当然,私营资本要进入这些领域,需要得到政府严格的审批许可。
巴西水电站私有化的进程实际上是举步维艰的。水与火电、核电、风电以及光伏发电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水除了发电以外,还要用于灌溉、航运、供给生活、生态养护,私有化后的水电站在节流蓄水和开闸发电的选择上必须兼顾各种需求,把这么重的担子交在私营企业手里,结果只能是企业主、政府监管机构、政府其他部门还有各个利益集体之间的纠纷难以避免。
这些年来,巴西电力市场改革已经交了不少学费来解决这些问题。改革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巴西总体是一个很好的水电开发和运营的市场,目前需要做的,是不断完善。
三峡国际副总经理、三峡巴西公司首席执行官李银生
私营水电开发其实极具独特性:前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投资回收期一般很长。原材料是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来水,而产品是毫无差异的电能。私营水电项目还往往要签署长达30年的售电合同,这本身也是非常规、很独特的商业安排。
这种独特性,使得光有充足的原材料和产品需求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机制,使得私营部门把水变成电的过程中完成产品供给、把电变成钱的过程中实现合理回报,这就需要完善的监管政策和法律框架,否则权益难以保障。
在我们充满激情地讨论一个国家水电资源如何优质、电力供应如何紧缺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讨论如何完善市场机制,以增加投资人的信心,保障投资人未来几十年的权益。即三个要素缺一不可:一是丰富的水能资源,二是旺盛的电力需求,三是成熟的市场机制。这看似简单,但仔细想想,同时包含这三个要素且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并不多:一些国家法律监管框架较为成熟,但水电也已经开发的差不多了。有些国家水电开发潜力巨大,但有的电力消纳能力不足、有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我们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过去几十年里,公共部门才是水电开发的主要力量,尤其是大型的水电项目,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巴西等,无不如此。私营部门开发水电只是近些年的事,不是我们想象的、似乎是一个成熟和传统的话题,发展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巴基斯坦政府经过很多年的努力,近一两年才实现私营水电项目开工建设,这其中三峡集团也做出很大的、成功的努力;巴西自十几年前开始大力推进私营水电开发,前些年,很多大型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随后,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共同总结经验,逐步完善市场体系。三峡集团四年前进入巴西市场,目前已是第二大私营发电商。非洲大陆绝大部分的水电项目还是传统的公共部门投资、私营部门建设的传统模式。
推进私营部门水电开发是既老又新的话题,任重道远。中国和巴西两个水电大国,其水电行业有两个共性特征,一是政府和公共部门力量很强;二是都有政府支持的政策性银行融资支持。可见要有强劲的私营投资,公共部门支持首先不能弱。同时,公私部门共赢思维、科学合理分担风险、较好的政府履约资信和有能力的监管机构,都是吸引私营部门水电开发的重要因素。
茂特(莫特麦克唐纳)公私水电部负责人麦克·麦克威廉姆斯
虽然面临各种困难和阻力,但水电开发离不开私营部门的参与。首先是资金的问题。任何国家搞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大量资金,尤其是电力行业。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资助是有限的。私营部门投资可以很好的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第二是水电开发运营能力的问题,很多欠发达国家缺少建设、运营、管理水电项目的能力。私营部门可以发挥作用。最后是技术和经验的问题。经验丰富的公司,像中国三峡集团,具备同时建设运营多个大型水电项目的能力。而在很多国家,国营部门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参与水电项目开发建设了。
但实际上,即使私营部门在水电项目开发上有这些优势,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对私营部门参与程度仍有所保留,他们担心把水电项目交给一个外来的私营部门所带来的风险。
所以,对于私营部门来说,要投资一个水电项目,要找到回报和风险的平衡点。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案是:水电项目建设启动之前,政府部门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明确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然后由私营部门投资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政府可以把项目租赁给公共部门运营,也可以将项目特许经营权进行竞拍,中标的私营部门运营30-40年后,政府部门再来接管。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