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三峡库区着力构建生态屏障
自三峡工程开工以来,库区县区森林新增百万亩
本网讯(唐东军 柯晓宇 报道)播撒“绿色”,呵护库区生态。自三峡大坝开工至今,宜昌三峡库区森林面积增加百万亩,占库区森林总面积的16%。宜昌库区森林覆盖率现已达到75%,森林蓄积量为1722.7多万立方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基本形成复合稳定的库区生态系统。
3月6日,记者从2014年宜昌市林业工作会上获得了这一喜讯。
绿色是美丽三峡的主色调,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战场。为改善三峡生态环境,从1999年开始,宜昌市在三峡库区实施退耕还林、低产林改造和天然林保护、长江防护林建设、森林防火等一批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涵养水源,壮大林业生态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后劲,扶持林农种植茶叶、柑橘、核桃等经济作物,既保护了库区生态,又增加了林农收入。如,柑橘之乡秭归县建设核桃基地,2013年挂果面积达到6万亩,产量3600吨,核桃成为该县继柑橘之后的第二大林果产业。
宜昌市林业局局长陈宏彦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三峡后续工作规划的重要任务,2009年特别是三峡后续工作开展以来,宜昌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区造林绿化工作稳步推进,开端良好。库区秭归县、兴山县、夷陵区、点军区按照生态保护带、生态利用区和封山育林区3个区域规划,建设生态屏障区,森林生态系统质量逐步改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水土流失呈逐年减少趋势;生态经济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相关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促进了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移民群众增收致富;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农村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近3年来库区新增森林面积10多万亩,新增森林蓄积量148.9万立方米。自三峡工程开工至今,宜昌库区森林面积增加了百万亩,占库区森林总面积的16%,水土流失面积下降9%,土壤流失总量大幅减少。
山坡绿,江水清。宜昌库区生态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夷陵区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县(区),并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先进县”。兴山县和秭归县均荣获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宜昌将继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让林农在发展中获得实惠,主动育林护林;开展绿色家园创建,让绿色永驻三峡库区。”陈宏彦说。
发布日期:2014年03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