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记三峡苗圃中心“青年组培技术攻关组”专利成果申报纪实
  “我觉得题目应该用《枫香组培快繁技术》”,“但是枫香组培快繁体系专利已经被华中农业大学园林学院申报过了”,“我认为应该突出我们在枫香组培研究中的超过其它相关研究的核心技术”,“我们主要做的是体细胞胚状体,应该在题目上体现出来”。2014年3月20日晚上7时左右,三峡苗圃研究中心会议室灯火通明,不时传来阵阵争论声,原来会议室内青年组培技术攻关组的研究员们正在讨论2014年申报国家专利申报材。经过近4个小时的激烈讨论终于敲定了专利申报材料。散会后,大家的兴奋劲还没消去,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继续谈论着什么,此时,楼外夜色弥漫、寂静无声,与会议室的场景构成一明一暗、一动一静的和谐氛围,而今天对于青年组培技术攻关组来说,只是科研工作、生活极其普通的一天。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青年组培攻关组成立以来先通过三年时间收获第一项国家专利、再通过一年时间收获第二项国家专利,到今天一年就有四项研究成果申报国家专利并通过了预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研究人员个人的勤奋努力,也离不开研究团队的互助协作与良好氛围。记得今年4月的一个周五下午临近下班,组培班班长张海波完成了日常工作后,正准备收拾物品回家,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宜昌市专利事务所打来,对他申报的专利技术交底书进行了修改,并要求他尽快完善内容后回复给专利所。张海波打开文件一看,需要完善的资料很多,尤其是一些研究数据及分析,短时间内根本完成不了。但他没有丝毫犹豫,打电话给他刚结婚不久的妻子,简短的说明情况后立马投入到资料修改中,直到星期天上午完成工作后才带着疲惫的身躯与家人进行了短暂的聚会;还有实验员马晓波、胡梅香夫妇,作为青年组培攻关组的骨干技术人才,承担着重要的研究任务,但此时他们的小孩才出生不久,刚开始他们把老人接到宜昌白天照看小孩,下班后回家自己照顾。如此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对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为苗圃研究中心位置较偏僻,无直达车,每晚到家都近7点,加上做饭、收拾家务,到10点才能休息,而第二天早上为了赶上第一班车必须5点半前起床,对人的精力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科研工作又不同于一般上下班制,实验一开始,中途是不能停止的,有时晚上10点后还在实验是很正常的。为了团队的发展,很快他们也做出了决定,忍受思念之苦,把小孩送回老家,全部的精力放在研究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们的努力没白费,各自都完成攻关项目,马晓波负责的橡皮树水培生根技术研究的专利已在公示期,胡梅香香果树研究申报的专利已通过预审。青年组培技术攻关组像张海波、马晓波、胡梅香这种为科研攻关“舍小家、顾大家”的故事不胜枚举,他们这种对科研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使研究中心接连不断的收获科研成果。
  专利撰写与申报仅仅只是科研工作的一部分,还有资料收集及总结、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室外炼苗移栽等多项任务,仅靠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这时就体现出团队的优势了,有的人资料收集及方案设定能力强、有的人数据统计能力强、还有人实际操作能力强,大家聚集在一起毫无保留的展开讨论甚至是争吵,为的就是项目能顺利的攻克。“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青年组培攻关组就是不断的汇集成员的各种思想,进行各种组培难题攻关,经过数年努力不但研究员的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研究团队也逐渐成长为一支“能打仗,打赢仗”的队伍。
  一群平均年纪不到35岁的年轻人在美丽的副坝下面一起工作,一起生活,默默的付出自己的青春,他们现在就像一家人一样,有过快乐,也有过悲伤;有过和睦,也有过争吵,但是为了共同的目标,他们会毫不犹豫的奉献最大的能量,这是一群多么可爱的人呀!(作者:吴笛)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