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延绵不断的爱——记葛洲坝电厂希望小学之行

  6月13日,和葛洲坝电厂团委的7名团员青年一起,我再次踏上了秭归县屈原镇葛洲坝电厂希望小学的探访之路。山,还是那座山,路,已不是那条路。山路漫漫,绕山而行,原来的泥土飞扬被平整的柏油路所代替。飞架桥,通高速,原本4.5个小时的跋山涉水已经缩短为3小时。凝视着车窗外那似曾相识的风景,思绪不禁回到10年前……
  1992年,原葛洲坝电厂筹资18万元,在屈原镇屈原村建立了“葛洲坝电厂希望小学”,并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时光飞逝,学校的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帮扶希望小学的优良传统一直没有丢。2003年,作为改制后的第一任电厂团委书记,在时任党委副书记朱光明的带领下,我第一次去希望小学,由此使改制后的葛洲坝电厂与这所学校延续了帮扶关系。
  还记得那是2006年的夏天,我们在党委副书记史跃军的带领下第二次去希望小学探访。走高速路、行柏油路、绕盘山路、过轮渡,三个小后我们抵达了屈原镇,可这里却离学校所在地屈原村还有近一个半小时山路。由于到学校的公路还没有完全修好,加之刚下完雨,我们的面包车和运送捐赠物资的大卡车不能通行,只能换乘吉普车。在一截没有完工的路段,道路变得泥泞而湿滑,两边堆满了用来修路的大石头,很不幸,锋利的石头棱角蹭破了我们的车胎,我们只得下车换上备用胎,打上千斤顶、下螺丝,换胎。不知翻过了多少座大山,直到下午两点多我们才到达目的地。
  在捐赠仪式上,学生代表在发言中说到:“由于贫穷,我们没有漂亮的衣裳、美味的食物、也没有各种各样的书籍,但我们有不输于任何人的理想和志气,我们也渴望知识,渴望上网,渴望学习高科技知识。”
  那一次,我们给孩子们带去了三峡工程的讲解。“三峡工程,世纪梦想!同学们,这就是宏伟的三峡工程……”在捐赠仪式后,我们为孩子们播放了半个多小时的三峡工程的DVD,孩子们睁大眼睛,兴奋地感受这个和自己的现在、未来都有很大关系的伟大工程……“三峡工程太漂亮了!”“叔叔阿姨,你们就在这里工作吗,我长大能去这里工作吗?”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回荡在教室的上空。
  “学校现在是屈原镇中学两所附属小学中的一所,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这是电厂给我们援建的科学实验室。”郑校长高兴地给我们介绍。是啊,国家重视农村教育,针对贫困地区学校的专项援助到位。长江电力始终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工作重点,葛洲坝电厂援助资金到位!这一个个到位,使学校办学条件有了长足进步。更为可喜的是,作为屈原镇中学的附属学校,学校把优质教师首先派往希望小学,逐渐完善的硬件加上软件到位,使学校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成绩优于镇上的小学。
  在科学实验室,我们跟随孩子们上了一堂科学课,一起领略了淀粉的神奇。在阅览室,我们和孩子一起把一本本新书捧在手中,满心体会书香。在学生食堂,我们听校长介绍规划中的改造工程,并详细地询问电厂捐助的设备设施情况。十年过去了,学校门口那排小树已经长高,绿树成荫,十年过去了,孩子们来了,走了,又来了,笑声朗朗。虽然,和城市的学校相比,这里的办学条件依然简陋,虽然,和大部分就近上学的孩子每天能见到父母不同,由于离家较远,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这里90%以上的孩子需要住读。但是,一切都会越来越好——因为这延绵不断的爱,仿佛在坚定地说:“建好一座电站、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片环境、造福一批移民”,这延绵不断的爱,仿佛在唱诵“我们是三峡”——奉献清洁能源,共建美好家园,这个家园里,有屈原村孩子们的希望,有更多孩子的希望,有我们共同的希望。(作者:纪浩)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