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喻清卿)1项全国性质量技术奖、1个国优QC小组、50余项行业质量协会奖、多个质量信得过班组、直接经济效益8300万元,专利90余项,合理化建议309条……过去的2018年,三峡集团的质量管理工作收获颇丰,这一项项殊荣背后,折射出三峡集团质量工作的新气象,也为三峡集团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追求高质量发展注入信心和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三峡集团正承担起国家赋予的长江大保护、引领中国水电走出去等新使命新任务,坚定高质量发展之路,带动相关产业共同提升质量水平,推动社会进步不仅是三峡集团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央企的应尽之责。
质量第一已融入到三峡集团血脉之中
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也是三峡集团文化传承的精华。自三峡工程建设肇始,质量第一的理念就融入到三峡集团的血脉之中。
为了百年梦圆,数以万计的三峡建设者怀揣“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壮志豪情,投身于三峡工程建设,他们肩负历史责任、国家重托,精益求精,将质量视为生命,筑造了世界一流的工程。开工伊始,三峡建设者便着力倡导“创一流”质量管理理念,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如一地贯彻“质量第一”原则,在整个工地形成了人人关心质量、参建各方都想方设法提高质量的良好氛围。在基本实现“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管理目标时,又提出了“以零缺陷保零质量事故,以零违章保零安全事故”的更高目标,制定了符合三峡工程要求、高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三峡工程技术标准,并在三峡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了丰硕成果,后续运用于金沙江下游等多个工程建设。每一项质量标准及管理水平提升的背后,都离不开三峡建设者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如果说,三峡工程建设期间的质量管理依靠的是直接管控,伴随着项目多元化、组织集团化、地域国际化的发展,仅仅只依靠内生驱动已无法满足三峡集团质量管理的需求。成熟的制度体系、标准规范、相关方的质量共治和合作交流,都成为三峡集团质量管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从体系建设到全员参与的改版升级
从三峡总公司到三峡集团,从长江走向海洋,从国内跨越海外,三峡集团的质量管理模式始终伴随企业发展而变化。
伴随三峡工程建设接近尾声,2006年,三峡总公司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质量管理标准(ISO9000),与工程实践活动深度融合,构建了一套自上而下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约束参建各方的质量管理行为,达到以管理促工程的目的。2009年,三峡总公司更名为三峡集团,开启了集团化运营、多元化发展之路。2012年三峡集团深入运用PDCA管理模式和过程方法,构建了战略引领、目标导向、资源保障、全过程管控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从水电工程建设拓展到投资、枢纽运行、专业技术服务。伴随集团改革发展的进一步深入,2016年三峡集团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改版升级,逐步覆盖电力生产、新能源、海外投资与承包等全部主营业务,构建集团与子公司“体系对体系”的管理模式,实现集团质量的协同管理。
逐步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三峡集团质量管控带来了更多的工作抓手。其中,具有广泛群众性,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管理的质量管理小组(QC小组)活动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加大力度推广QC小组,依据国家政策,三峡集团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在工程建设、电力生产、设备物资等领域重点推广QC小组,通过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针对生产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不断提升质量、提高经济效益,陆续取得了一批活动成果。2016年乌东德建设部“岩石上的雕刻”QC小组被表彰为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实现了三峡集团在QC小组活动国优评选中“零的突破”。
在此基础上,三峡集团陆续制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导则》,通过制度引导,让QC小组活动在集团上下得以推广,同时借助社会评奖激励机制,调动企业职工参与热情。
QC活动成果遍地开花
“集团2018年参加行业评比的QC小组数量,由过去的5-6个上升到60多个。”三峡集团质量安全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有了制度引领,QC小组活动在集团内部迅速推广,呈现了一批见实效的活动成果。
长江电力常态化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下属各厂站在行业评比中多次取得佳绩,通过QC小组活动发动全员提升运行、检修质量,保障2018年超额完成电力生产任务;设备公司坚持“小、实、活、新”的QC小组活动理念,发动一线员工从细部着手持续改进,扎扎实实提升质量水平;湖北能源、三峡国际和中水电公司也持续大力推进QC小组活动,屡创佳绩……。
三峡建管公司更是把QC小组作为工程建设精细化管控的着力点,集聚乌东德、白鹤滩重点工程参建单位群策群力,在电力、水利两端出击,一举创建17项电力、水利行业优秀QC成果,有力激发了参建单位质量提升的积极性,促进精品工程建设。其中,三峡建管公司用3年时间攻克的《大型水电工程水泥灌浆智能控制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课题,
首创复杂地质条件灌浆控制模型和灌浆方法,推动水泥灌浆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此外,QC小组活动也延伸到了新能源业务中,2018年首次大规模开展QC小组评比活动的三峡新能源,凭借东北分公司调兵山项目的“风之影”QC小组成果,一举荣获“首届中央企业QC小组成果发表赛”一等奖,同时获得26项电力行业QC小组奖项,取得突破性佳绩。
近年来,三峡集团抓住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机遇,将新能源作为水电之后的第二主业进行培育,积极布局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太阳能、中小水电等新能源业务,目前三峡集团新能源项目已遍及全国31个省区。这些项目大多位于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滩涂海洋中,点多面广、项目分散,无疑大大提高了质量安全管理的难度。“QC活动小组,作为一项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质量管理的实践方案。”三峡新能源质量安全部主任陈小群说。
“这次活动组织真的太不容易了。”三峡新能源质量安全部副主任哈伟感慨道。在毫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三峡新能源积极向乌东德水电站建设部学习取经,首次在三峡新能源内部进行系统规划,从三峡新能源总部、分公司再到项目场站,统一部署、分级实施,成功摸索出一条新能源全面质量管理提升之路。通过开展此次QC小组活动,三峡新能源共解决实际问题56个,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约300万元。
全员参与的形式,让员工在远离都市喧嚣的工程岗位上获取更多的参与感和成就感,是三峡新能源大力推动QC小组活动的另一初衷。在调兵山项目“风之影”QC小组负责人刘大千眼中,QC小组活动丰富了场站的业余生活,活跃了团队气氛,让原本沉默寡言的同事也能说善道,“活动提供了自我展示的机会,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干劲。”刘大千说。
据悉,本次三峡集团QC小组成果,一部分将通过申请国家专利的形式进行固化,另一部分将转化为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标准,用于工作优化,提升企业生产效益,形成QC活动与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