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集团首次在金沙江支流开展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本网讯(袁磊 杨少荣)  4月28日,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首次增殖放流活动在四川凉山州宁南县举行。13500尾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放流黑水河,这也是三峡集团继开展长江三峡中华鲟增殖放流、金沙江干流特有珍稀鱼类增殖放流之后,首次在金沙江支流开展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jtyw44/838507/2019050111372195063.jpg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jtyw44/838507/2019050111372152365.jpg

  此次放流活动由三峡建设管理公司、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宁南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当日上午9时许,在当地群众和学生代表共同参与见证下,5800尾短须裂腹鱼、4700尾齐口裂腹鱼、3000尾长薄鳅,从宁南县幸福镇老木河电站原闸坝下游等三处地点出发,回归黑水河。放流前,工作人员对其中的1300余尾进行了剪鳍、荧光和PIT标记,放流后,将通过PIT设备、回捕等方式开展定期跟踪监测,评估放流效果,以指导后续的增殖放流工作。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jtyw44/838507/2019050111375128900.jpg

  黑水河是长江上游金沙江左岸一级支流,自北向南流经凉山州昭觉、普格、宁南三县,全长173公里。据历史资料记载及现场调查得知,黑水河共有鱼类47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6种。实施增殖放流可以有效补充黑水河流域鱼类资源,也是黑水河生态修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此次放流还标志着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全面展开。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jtyw44/838507/2019050111381660342.jpg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jtyw44/838507/2019050111381654659.jpg

  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是国务院批复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中明确要求实施的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也是金沙江下游水电站梯级开发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该项工程将通过实施包括连通性恢复、生态流控制、栖息地生境修复、增殖放流以及现场试验监测和监管中心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将黑水河打造成为鱼类栖息地保护生态试验场,发挥黑水河流水生境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的保护作用,为白鹤滩水电站库区鱼类提供适宜的水生生境。该项工程覆盖黑水河75公里干流,涉及普格、宁南两县以及黑水河干流多个梯级电站。2018 年12月,该项工程正式启动,预计2025年全部完成。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jtyw44/838507/2019050111384831657.jpg

  记者从三峡建设管理公司环境保护部了解到,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是三峡集团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又一具体行动,对于破解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难题,加快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具有重大意义。在凉山州政府的牵头下,三峡集团将会同普格、宁南两县政府及各梯级电站业主,通过一系列举措,保护和丰富区域鱼类资源,依托工程和科研措施,创建科教示范基地,带动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与改善,在建设好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同时,助力凉山州打造生态优先、经济协调、绿色发展名片。

  据悉,多年来,三峡集团大力开展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特有珍稀鱼类增殖放流。此前,三峡集团已累计向长江放流中华鲟502万尾,向金沙江放流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170余万尾。

  资料链接

  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包括对苏家湾、公德房、松新三个水电站采取增设过鱼设施、拆除老木河电站闸坝、下泄生态流量、修复减水河段生境、鱼类增殖放流等保护措施,同时开展跟踪监测与措施效果评估。2021年前完成各梯级下泄生态流量保证及监控设施,拆除老木河水电站闸坝,完成松新电站以下河道连通及生境修复,实施增殖放流。2025年前完成松新水电站以上河道连通及生境修复。

  目前,黑水河鱼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https://www.ctg.com.cn/sxjt/xwzx55/jtyw44/838507/2019050111391591149.jpg

  (摄影:刘涛、袁磊、成必新)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