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徐瑶)8月28日至29日,近三十位国际移民专家来到湖北宜昌,考察该地区的三峡移民安置情况。期间,他们走访了秭归县桔颂小区和茅坪镇建东村,并实地考察了部分对口帮扶三峡库区移民企业,了解移民的就业情况和生活状况。
考察期间,专家们在不同场合寻找感兴趣的人和事,通过观察和对话了解移民的实际生活情况。下面小微君就用图文还原部分场景吧!
场景一
卡门教授(左三)正在和桔颂小区园艺工人对话
卡门教授(Carmen Garcia Downing)是国际移民网络(INDR)秘书长,也是国际移民网络的创始人之一。走访期间她看见橘颂小区两名园艺工人正在修剪公园的草木,便走上去和他们交流。
“您是移民吗?”
“是的。”
“移民搬迁之前,做什么工作?”
“就是普通农民。”
“园艺手艺是怎么学来的?”
“县政府组织培训学的。”
“这份工作累不累?”
“不累,比以前干农活要轻松多了,收入也好。”
“您和您的家人住在一起吗?每天来这里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是的,我们就住在附近,离这大概2、3公里。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
“现在的生活和移民前比有什么变化?”
“变化太大了!环境也好,收入也稳定,生活也方便多了。”
……
交流到最后,卡门教授还称赞了园艺工人们的手艺:“你们为这里的居民提供了一个舒适幽雅的休闲娱乐场所,非常了不起!”
场景二
扎曼教授(左二)带队走访茅坪镇建东村的移民家庭
移民家门口种的冬瓜
扎曼教授(左一)正向专家讲述移民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扎曼教授:去年5月,我曾考察过这里,并且受邀到移民的家里做客。和去年相比,他们的房屋和屋内的设施没有太多变化,但是屋外的蔬菜瓜果田地要茂密整齐多了。你看,那些辣椒、花生都结出了果实。之前这里长的都是杂草,乱糟糟的,也没有人打理。现在完全变了样,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这次,我发现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停着汽车,能感受到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场景三
哈比芭教授(右)与顾妈妈合影留念
来自加拿大的哈比芭教授(Habiba Zaman)是西蒙弗雷泽大学的社会学专家,去年她陪同她的丈夫扎曼教授也曾走访过茅坪镇建东村。当时哈比芭教授心里有个遗憾,就是没有机会和移民面对面接触,再次考察这里,她终于有机会走进移民的家。
住在茅坪镇建东村的顾妈妈是三峡库区移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十几年。8月29日中午,正在厨房做饭的顾妈妈,听见外面的热闹便出来一探究竟。看着几十位外国人正在村里考察,饭也不做了,站在家门口看热闹。
正在此时,哈比芭教授和她的同事路过她家,可惜语言不通,专家们也不敢贸然打扰,只是互相微笑。不过她们低估了中国人民的热情,顾妈妈招着双手,“硬”是把专家们请到家里转了一圈。
“你家的厨房比我家的还要大!”来自美国的多瑞斯教授(Dolores Koenig)感叹道。
哈比芭教授告诉记者,去年她就路过顾妈妈的家,但是没有进去,当时她就想问问顾妈妈,这里的人都是怎么购买生活用品的。
顾妈妈告诉哈比芭教授,她丈夫白天在外面打工,两个儿子都成家了,在宜昌市工作。平时需要采购什么东西,都是丈夫骑摩托车在山下买好顺便带回来,很方便。
“你看这个双喜字,就是我家小儿子结婚时候贴的,旁边是我大孙子的照片。去年你们来的时候都还没有呢!”
原来记得去年考察情景的不只是专家,顾妈妈也记忆犹新。
即将离开顾妈妈家时,哈比芭教授希望能和顾妈妈合影。她说要把在这里的见闻分享给她的学生和朋友:三峡移民的家很美,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和希望,生活富足,每一天都有新的精彩的故事发生。
本文摄影:徐瑶
发布日期:2019年09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