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三峡抗疫群英谱丨抗疫“战车”上的第五个“车轮”·吴平

  本网讯(朱静霞)为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经三峡集团党组批准,党组宣传部会同三峡传媒公司,在湖北能源、长江电力、三峡建设管理公司、长江环保集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挑选出了坚守抗疫一线的9名先进个人和9个先进集体,并开设“三峡抗疫群英谱”专栏,讲述他们的感人事迹。

  今天小微君向您讲述的是三峡集团所属湖北能源鄂州发电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平的故事。

  吴平:

  抗疫“战车”上的第五个“车轮”

  三峡集团湖北能源鄂州发电公司

  办公室主任吴平

  画图:魏世谦

  大年初一,一场夜雨,滴落在武汉的大街小巷。

  雨水不断拍打着窗玻璃,但吴平愣是听不见。“请问是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吗?”“请问是鄂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吗?”“我们的车快到卡口了,麻烦您从中协调,予以放行。”……从早上起床的那一刻起,她的手机就几乎不曾离开耳畔。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约200名职工要统一乘车,从疫情重灾区武汉返回鄂州,驻厂保电。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通行关卡,都得由身为三峡集团所属湖北能源鄂州发电公司办公室主任的吴平,牵头打通。

  大年初二凌晨两点左右,最后一批职工顺利返回,住进了吴平和同事安排好的酒店之中。在清冷的办公室内,她给自己找了个相对舒适的“窝”,歇下。

  吴平,是帮助职工顺利返厂的协调员,更是疫情防控期间驻厂保电两个多月“不下火线”的“女战士”,是为抗疫“战车”添加动力的第五个“车轮”。

  在鄂州发电公司吹响抗疫保电“集结号”时,党员吴平第一时间申请返厂。打通车辆通行关卡,为驻厂员工排忧解难,为周边村民送去防疫物资……她的工作十分琐碎,但正是这些细碎的努力,拼成了一道无形“结界”,为一线人员保驾护航。

  打通车辆通行的“最后一公里”

  大年初一的200多个通话记录,至今还保存在吴平手机里。那些电话,不仅架通了人员返厂的“桥梁”,同时还打通了生产和防疫物资车辆通行的“最后一公里”。

  前一分钟,吴平刚给鄂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打去电话,告知对方已将60多台车辆的车牌号、途经路线等信息发过去;后一分钟,她就得和省外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交通组联系,希望对方在车辆经过高速、国道时,予以放行。

  吴平(右一)与同事们并肩战斗

  负责物资保障工作的同事也与她在并肩战斗,但架不住联系部门太多,“晚上入睡后,还觉得电话铃声在耳边呼呼作响”。

  据悉,两个多月来,吴平累计办理车辆通行证超过300车次,确保了尿素、石灰石等生产物资以及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顺利到厂。

  做排忧解难的知心大姐姐

  37.3℃。一项敏感的体温数据,引起了吴平的注意。

  作为单位防疫指挥部工作小组组长,吴平每天要搜集厂内数百人的身体健康数据。哪怕谁打个喷嚏,她都要管一管。

  这名体温处于发烧边缘的员工,是一个小伙子。他害怕自己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着急得好几天都睡不着,精神状态很不好。“这样下去不行,身体会垮掉。”吴平立即对他进行心理疏导。

  “别太担心。多通风,多喝水,注意保暖,多测几次体温!”“你单独住在这里,不会那么容易被传染,也不会影响其他同事,不要有心理负担!”吴平和同事不断与小伙子聊天,帮助他卸下思想包袱。

  几天后,好消息传来,小伙子只是有些感冒。“聊完天,精神上轻松许多,能睡着觉,身体也慢慢恢复了!”小伙子很是感激。

  这位知心大姐姐,并不独属于驻厂员工。困在湖北省外的同事,也给吴平打来求助电话。

  “疫情防控变严了,没有回湖北的交通工具,也暂时没找到住宿之地。”吴平替对方着了急,上网找了好多家酒店,却是回回都吃“闭门羹”。到最后,她甚至死马当活马医,加了一个湖北老乡群。

  这个群并未帮到她,但她通过湖北能源总部,打给湖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的求助电话,却起到了作用。湖北驻京办辗转联系上了一家酒店,愿意为吴平的同事提供住宿。

  与周边村民守望相助

  鄂州市黄矶村村民,收到了鄂州发电公司送来的一份大礼——口罩、酒精、消毒液……那是疫情防控期间,他们费尽周折都很难买到的防疫物资。

  为顺利获取这批防疫物资,吴平出了不少力。

  吴平(右四)为村民送去防疫物资

  疫情防控期间,电厂内有近400位周边村民驻厂保电。他们是和鄂州发电公司连在一起的命运共同体。他们为抗疫保电做出牺牲,吴平则为他们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几百人驻厂,防疫物资用量本来就挺大,若还要捐给周边村民,就必须“广开源”。吴平通过鄂州市葛店开发区,辗转联系上了一家可以提供酒精和消毒液的厂家,“这个来源真是帮了大忙,两个月了,货源一直没断过”。

  在经过领导同意后,她为村民送去了不少防疫物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得到巩固。

  吴平送物资,也送知识、送关怀。

  她组织大家开展防疫知识宣传,力求在村民心里种下抗疫的“种子”;她将紧急采购的护面屏、防护服等装备,优先发给后勤服务岗位上的村民,因为她坚信,守住“大后方”,才能保护“最前线”。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吴平一坚守就是两个多月?她说,自己只是记住了88岁老母亲的一句叮咛:“先人后己,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