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喻清卿)为大力弘扬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经三峡集团党组批准,党组宣传部会同三峡传媒公司,在湖北能源、长江电力、三峡建设管理公司、长江环保集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挑选出了坚守抗疫一线的9名先进个人和9个先进集体,并开设“三峡抗疫群英谱”专栏,讲述他们的感人事迹。
今天向您讲述的是湖北能源东湖燃机公司热力党支部战疫情保生产先进集体的故事。
三峡“铁军”的42小时生命竞速
—— 记湖北能源东湖燃机公司热力党支部
疫情封锁之下,贯通一条通往温暖的生命线,需要多长时间?——42小时,这是三峡人的答案。
“铃,铃,铃……”2月14日,湖北能源东湖燃机公司值班室内,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午间的宁静。
“事态紧急,请求支援!”这通电话,让公司气氛骤然紧张:新建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被紧急列为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将提前投入使用,急需完成院内200余米锅炉热力管道的铺设工作。
作为该区唯一集中供热单位,热力党支部书记丁传明马上意识到任务的紧迫性:人员取暖、医疗消毒,无一不需要热力保障!供热不通,医疗就无法保证!
性命攸关,一刻也耽误不得。
“让我们支部来!”丁传明主动请缨,向公司党委立下“具备开工条件3天内拿下所有工程”的军令状。
“我也报名”,“算我一个”……支部驻守党员纷纷报名,一支由4人组成的“热力党支部冲锋队”,火速奔赴战场。
院方将最初的设计图纸交到丁传明的手中,原先设计的半个月工程量,现在三天就要拿下,这张设计图根本行不通!
再三确认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紧急商议后,突击队当即决定重新优化该节点管道路径方案,发设计院复核的同时进行管材备料、预制,大大节约了施工时间。
越是着急,越来麻烦。
下午3点,“啪”的一声,机器的轰鸣戛然而止——院区唯一的一根输电电缆误被外部施工单位挖断,整个工地陷入了一片沉寂。
“绝不能等!”丁传明当机立断,召集队员返回公司,拖来两台发电机,1个小时不到便恢复正常施工秩序,成为院区内最早复工的一支建设队伍。
突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突击队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不怕吃苦、冲锋在前的精神,攻坚克难,争分夺秒,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丁传明,被同事笑称为“现场终结者”——不管什么困难,他总能解决。找人、找物、找设备,24小时抱着手机不敢撒手的他,始终坚守一线,靠前指挥,一度累到失声;
“睡不着,总怕安全生产留死角”,大到百斤管道、小到一个螺丝栓,为杜绝安全隐患,237米的管道路线上留下了热力中心副主任吴三乔昼夜巡查的脚步;
擅长突发技术处置的李水平,死磕设计,一次次地沟通与协调,换来了施工的高效推进;
凭借丰富的热力运行经验,施工现场遇到任何技术难点,支部党员李钢总能迅速拿出解决方案……
开工动员、细化任务,昂扬的斗志激发必胜的信念
2月17日,丁传明接到院方最新通知:院区必须于次日下午18时起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工程交付时间大大提前了!得到消息,大家没有一句怨言,人人憋着一股劲儿,一定要把进度赶上去,按期交付。
白天,塔吊林立、马达轰鸣。
夜晚,焊花飞溅、灯如白昼。
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管道一米一米在前进。
深夜,伴随各个施工队撤场休息,整个院区只留下三峡人奋战的身影。闷在防护雨衣中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湿,夜风一吹,让人冷得直打哆嗦,喝几口凉水、喘几口粗气,工程到了最吃紧的时候。
集中火力,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全力攻坚,供热管道经过7米左右的离地落差,顺利进入地下供热房完成了最后对接,工程最大的难点被一举拿下。
不分昼夜的鏖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消息。
不眠不休,见证42小时生命竞速
2月18日上午10时,供热管网完成管体铺设、保温等工作,具备调试运行条件,这时距离工程开工仅仅过去了42小时!
42小时,31名战士,贯通237米供热管道,为近千名新冠肺炎患者送去了温暖与希望。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更是一场抢救生命的竞速——一支三峡“铁军”与时间赛跑的传奇故事。
本文图片由湖北能源东湖燃机公司提供
发布日期:2020年0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