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谢泽、付译娴 )在鄂西南山区,高坝洲库区长阳县城边上,一家名为“清舍”的民宿,用8年时间,将门前清江的“好风景”变现为带动一方百姓共富的“好钱景”。“清舍”是怎么做到的?今日,记者走进长阳,来到绿水青山间的“清舍”寻找答案。
第一问:“好山好水”从何而来?
“清舍”民宿的创始人李辉曾是一名银行职员,转型投身民宿,源于他在旅途中对生态价值的敏锐捕捉。
“在云南洱海、浙江莫干山时我深受触动,那种将山水资源变成沉浸式体验的模式很有吸引力。”李辉在采访中回忆道,“我当时就在想,长阳有清江这片独特的风景,有土家族文化底蕴,我们凭什么不能做?”水电工程是这片区域生态基底的“塑造者”。正是水电开发形成的平稳湖面与壮丽峡湾,才为摩托艇、桨板等水上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天然的“运动场” ,也为游客的“诗意栖居”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舞台。这份由水电工程建设奠定的生态家底,是“清舍”民宿得以成立的“本钱”,也是其吸引力的本源。
长阳县城旁的“清舍”民宿 杨津 摄
第二问:如何把“风景”变成“钱景”?
“守着这么好的山水,不能只让客人‘看’,必须让他们‘玩’,沉浸进来。”这是李辉的核心经营逻辑,也是他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的出发点。
为此,他的“清舍”下足了功夫:
“生态+运动”:依托清江水域资源,开发了摩托艇、桨板、水上飞人等一系列水上运动项目;
“生态+文旅”:设计了多条成熟的徒步路线和游船观景线路,并用民宿旁的小溪打造了亲子溯溪乐园,引导客人深度融入山水林泉;
“生态+文化”:将土家族文化深度植入经营中,炕土豆等特色美食成为餐桌主角,晚间的驻唱表演则让游客在山水之间触摸到浓郁的民族风情。
“我们客人60%来自湖北省内,40%来自江苏、湖南、河南、重庆等省市。他们就是冲着清江山水、土家文化和地道美食来的。” 李辉介绍说。这套“生态+”组合拳,精准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了市场竞争力。
民宿里的水上游乐项目 杨津 摄
第三问:“一宿”之地如何成为共富“支点”?
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清舍”民宿交出的答卷清晰而有力。
“我们共有18间客房,旺季一房难求。房价在488元至1000多元不等,800元的均价在本地市场属于中高水平。”李辉对经营数据如数家珍。这些数据,是市场对清江生态价值最直接的认可,也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最直接的证明。
更重要的是,这种价值实现了有效的传导与辐射。“我们‘清舍’民宿的食材,比如土鸡、高山蔬菜等,基本都从周边农户手中采买,这无形中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形成了稳定的流通渠道,也解决了我们食材新鲜地道的问题,一举两得。”李辉补充道。
从“靠山吃山”再到“护山养山”,“清舍”民宿的实践:为当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了鲜活样本。它恰似一个支点,一头连着水电工程奠定的生态基底,一头挑起了富民兴乡的责任,证明了当生态保护成为发展的前提,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便有了可持续的路径。
民宿窗外就是清江山水 杨津 摄
记者手记:
在清江的碧波里,藏着“两山”理念最鲜活的答案。
“清舍”民宿创始人李辉的转型逻辑尤为清晰:他将金融从业者的敏锐,转化为对生态价值的精准测算。这正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理论的生动体现。这个清江畔的故事告诉我们,“两山”理念并非遥远的宏大叙事,它就藏在每一个守护者把日子过成风景的奋斗里。
编辑:孙钰芳 陈晓英 卢西奥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