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站在高山上“听风数雨”

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精心预报 精细服务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建设

  本网讯(朱静霞  王汉涛/文  周吉/图)2016年10月9日,乌东德工程建设部QQ工作群里弹出一条消息,大意为:经咨询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乌东德建设部汛期值班正式于今日结束。

  这场“全民参与”的、与时间和洪峰赛跑的防汛大PK,最终以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的安全度汛为标志,划下圆满句号。

  设备物资保存完好,施工人员安然无恙,主体工程建设顺利……在人与工程安全度汛的背后,是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在乌东德工程建设部的统一领导下,多年来通过科学监测和精准预报,与风雨及江河较量的故事。

  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承担着乌东德水电站工程的水文气象保障服务工作。多年来,在乌东德工程建设部强有力的支持下,依托三峡梯调中心强大的专业化技术体系,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按照精心、精准、精细的原则,加强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区水文气象情况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工程安全施工和度汛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水文气象保障。

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人员正在调试流量计

科学布点 打造立体式水文气象站网

  乌东德工程水文气象站网,是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气象自动测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水雨情监测站网和自动气象站网。其中,水雨情监测站网覆盖了金沙江石鼓至乌东德干流,以及包括雅砻江流域在内的主要支流水系。

  在规划建设及调整完善过程中,水雨情监测站网以共建共管、资源共享为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通过长江上游水库群信息交换平台,与雅砻江水电公司、流域和地方水文局等单位进行网络信息交换。

  “我们主要采用北斗卫星、GSM,辅以网络WEB中转、网络邮件和水情信息交换系统等方式收集金沙江流域水雨情信息。”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乌东德现场负责人王汉涛说。

  流域水雨情信息收集完成后,遥测系统中心站会自动翻译遥测水雨情信息,以及人工报讯站信息报文。随后,通过局域网,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可访问应用数据库,获得流域实时水雨情信息后,制作并发布水文预报。“这种方式能保证水雨情信息及时收集并有效传达到施工区。总体而言,水文及雨量站网的设置满足乌东德水电站施工阶段的水文服务要求。”王汉涛表示。

  而现场气象预报业务,是保障乌东德水电站工程顺利施工的另一“护身符”。“我们的观测员、预报员同众多乌东德建设者一起进驻到条件艰苦的金沙江畔,从便携式风向仪、气压仪开始,克服了种种不可想象的困难。”王汉涛说。

  按照“重点区域,重点监控”的原则,2011年9月至今,从海拔875米至海拔1330米,从金沙江左岸到右岸,乌东德水电站气象台已在施工区12.32平方公里范围内,先后建设11个集地基、空基、天基为一体的区域气象立体观测、探测系统。

  地基观测点每隔一分钟进行一次实时加密观测,为工程施工提供24小时服务;空基观测利用昆明多普勒雷达等对电站上空的降雨云层实施24小时不间断监测服务,在水电站施工期防灾减灾、防洪度汛、预警服务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天基观测则利用先进的CMAcast气象卫星接收站和卫星水汽云图等,为工程提供实时服务。

  历时五年有余,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乌东德现场气象服务实现了省、市、站三级联动,在施工区对外交通建设气象服务、高边坡治理、缆机运行和工程安全度汛等方面,提供了有效预报预警,为乌东德水电站的顺利施工做出了贡献。

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人员正在进行乌东德水电站坝址流域雨量监测

自然条件苛刻 挑战水文气象预报能力

  近年来,随着梨园、龙开口和观音岩等金沙江中游梯级水电站,以及雅砻江锦西、锦东、二滩梯级水电站等的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行,乌东德水电站坝址的来水规律发生巨大变化。

  据王汉涛介绍,观音岩水电站、雅砻江二滩水电站至乌东德坝址的洪水传播时间在9小时至12小时之内。“无论汛期还是枯期,汛期水库泄洪,枯期水电站发电调峰,其出库流量都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大幅增加或减小,增大下泄水量的不确定性,也更加大了枯水期水情预报的压力。”

  此外,从观音岩、二滩到乌东德坝址之间,有诸多被称为“乌东德区间”的小流域。汛期强降雨期间,各支流易形成陡涨陡落型洪水,尤其是干流强降雨期间,极易形成乌东德坝址的“戴帽型大洪水”,对工程安全造成威胁。而区间内各支流两岸高山耸立,人迹罕至,测站建设不易,难以有效监测洪水。

  “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一方面加强水文与流域定量降水预报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我们正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区间支流测站的建设工作,做好可靠的洪水预报预警服务。”王汉涛说。

  而地处低纬高原带,特有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又让暴雨、大风、高温、强降温四类极端天气事件的精细化预报,成为气象服务工作中的另一难点。

  乌东德施工区干雨季分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多大风、高温和强降温等灾害性天气,2013年4月23日,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区曾出现33.4 米/秒的12级大风。而受东亚和南亚季风交替影响,5月至10月为乌东德施工区的雨季,暴雨、持续性强降雨和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极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2012年6月22日,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区曾出现至今以来的最大暴雨,12小时累计雨量高达109.9毫米。

  乌东德施工区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对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的预报服务工作形成巨大挑战。

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乌东德服务现场的工作人员正在研究气象数据

多措施并举 提高水文气象服务质量

  服从现场领导 有序开展工作。在乌东德工程服务现场,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由乌东德工程建设部统一领导。建设部充分考虑了水文气象预报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为现场服务人员提供了较好的办公和生活条件。在其领导和支持下,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结合工程施工节点,合理安排预报工作,狠抓度汛重点,有的放矢,为水文气象工作的高效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15年,在乌东德建设部的全力支持下,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还完成了乌东德中心站机房的升级改造工作,提高了遥测系统中心站的稳定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汛前充分准备 服务工程度汛。“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度汛要求高,水文气象情势复杂多变。因此,我们每年都坚持在汛前开展备汛工作。”王汉涛说。

  汛前,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会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对施工区主要河道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进行校核,对水文预报方案进行修编,对上游水库拦洪错峰应急调度方案进行完善,并利用实测资料对导流洞过流曲线等设计成果进行复核。

  为确保汛期各水文气象观测站稳定运行,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在汛前会对设备和水文气象监测站进行维护检查,并对备品备件进行补充,同时完成重要设备的防雷检测,并对接地电阻不达标的测站进行接地维护整改。

  此外,根据工程度汛方案、应急预案以及建设计划等,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全面梳理历年汛期内的防汛重点、度汛标准和预报服务难点,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学习讨论。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备汛工作,为工程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基础。

  跟踪工程形象 提高服务质量。目前,乌东德水电站处于主体工程施工高峰期。施工点多面广,工程形象日新月异,高危边坡治理、大坝基坑开挖和随之而来的大坝混凝土浇筑等对水文气象服务提出更高要求。

  为适应新变化,确保重点部位和时段的预报服务质量,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实时跟踪工程施工进度和计划安排。预报过程中,密切监视上游水库的运用和天气变化情况,加强与上游水库管理部门及各地方专业气象观测及预报机构的沟通联系;大洪水和复杂天气过程中,实行多方联动、多方会商机制,预见性、针对性地掌握预报服务重点,提高了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另据王汉涛介绍,现场预报服务人员来自多个水文气象机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为提高服务质量,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技术管理人员全年坚守工地一线,全程跟踪管理现场预报服务,对现场工作进行实时监督、检查、考核、指导和协调,满足了工程对水文气象预报服务的动态需求。

  加强科研能力 提升技术水平。科研能力是助推企业不断进步的活力源泉。为使水文气象服务质量日臻完善,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不断提升着科研能力。

  雅砻江与金沙江的汇合口,距离乌东德水电站约200公里。其河道洪水的传播时间仅12小时,及时掌握雅砻江径流变化情况,对工程安全至关重要。

  为此,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全面搜集雅砻江流域电站规划建设及运行的相关资料,整理并分析雅砻江干、支流控制站的降雨、径流等水文气象要素,并研究人类活动对金沙江流域径流影响。此举对深入了解雅砻江流域水文特性等具有重大意义,对乌东德水电站主体工程的建设起到重要的参谋作用。

  而金沙江流域第一个河谷移动式大风监测系统——乌东德缆机测风气象系统的投入使用,则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保障。

  乌东德施工区狭管效应显著,大风频率高,风速大,最大风力可达飓风量级,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隐患。为解此困,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坚持对测风站网进行优化完善,历时六年,被誉为“天眼”的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域大风立体监测网终于在今年7月27日全面投入运行,强化了近坝址河段施工区域大风变化过程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工程安全施工和度汛提供了可靠的水文气象保障。

  在乌东德工程建设部的统一领导下,金沙江水文气象中心乌东德服务现场的全体员工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密切监视、精心分析、准确预报、高效服务”为指导思想,全身心投入到乌东德工程水文气象保障工作中,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全面、可靠的水文气象保障。

发布日期:2016年11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