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向家坝逐步推进本质安全“四要素”建设

记者 王波
  在充分借鉴三峡工程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向家坝工地逐步推进本质安全“四要素”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强化从业人员的劳动技能、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强化施工设备管理、安全制度建设和施工环境改善,使整个工地安全形势趋于平稳、安全管理总体受控。
  紧密结合施工实际是向家坝工地安全管理的一大特点。曾多年在三峡工地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向家坝工程安全总监黄楚汉告诉记者,向家坝工程建设头两年,工地上发生安全事故的大多是农民工。通过调研发现,向家坝工地上约70%的从业者是农民工,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大,除了在各建设工地流动以外,还可能因农忙时节返家务农,工地针对农民工的培训一直存在很大压力。事实上,一些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正是一些农民工对劳动技能的不熟悉。针对这一情况,向家坝工程建设部组织各施工单位狠抓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培训。可是随后发现,一些农民工尽管掌握了相关劳动技能,但是不懂得按照规程规范操作即安全技能同样会发生安全事故。黄楚汉等还深入地发现,即便一些农民工掌握了劳动技能和安全技能,但是一旦安全意识不强,“明明懂得规程规范就是不去执行”,图方便省事,简化施工程序,仍然无法避免安全风险。多年的工作经验让黄楚汉认识到,在本质安全的人、设备、制度、环境“四要素”建设中,“人”的要素无疑起到主导作用,而落实到安全管理上,则必须同时强化施工人员的劳动技能、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为此,向家坝工地针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培训从进场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事故案例教育等等,无一不围绕劳动技能、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进行。
  黄楚汉介绍,与三峡工地相比,向家坝工程的施工场地狭窄,但施工设备布置却十分密集,如在二期厂坝工程中,沿大坝坝轴线400多米的范围内,就布置有3台缆机、3台塔带机、6台上海港机、4台吉林门机和6台建筑塔机等大型施工设备。施工设备布置密集除了存在施工干扰外,还带来了设备相互碰撞等安全隐患。为做好施工设备安全管理,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定期邀请宜宾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到现场对施工设备进行“安检”,在做好设备防大风、防雷电等安全工作的同时,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加大施工协调力度,以避免发生设备碰撞事故。另一方面,建设部组织制定了施工设备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只要监理单位下达指令单,就强行对相关施工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通过多方努力,到目前为止,向家坝工地施工设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完好率,设备运行总体平稳高效,确保了2010年向家坝工程第一个混凝土浇筑高峰,并有望顺利实现2011年420多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任务。
  黄楚汉告诉记者,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十分重视安全管理制度建设。与三峡工地不同,这里对每位施工管理人员都要求“一岗双责”,即不仅要有岗位责任,还要有该岗位的安全责任。从2011年起,建设部分别与各施工单位在工地的第一责任人、分管生产责任人和分管安全责任人都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书。而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理工作不仅对工程质量、进度、成本控制进行监理,还增加了安全监理这项内容。“应该说,向家坝工程安全制度是比较健全的,安全体系也运行正常。”黄楚汉说。
  向家坝工程建设部党委书记姚元军认为,向家坝工程建设部一直在努力创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以确保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和安全。工程开工以后,建设部花了很大力气对工地上所有原状边坡进行治理,而且治理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到目前为止,被视为安全风险易发症之一的原状边坡跨塌事故在向家坝工地基本上没有发生。针对施工环境的治理,向家坝工程建设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通过开展施工区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区评选和每月对重点区域的文明施工进行考核等,有力地促进了施工现场环境的改善。在一些施工现场中由于改进、使用新的技术使得施工更加安全可靠和舒适,如今年以来在全工地推广使用的混凝土大模板,不仅使混凝土施工更加便捷顺畅,还拥有更加舒适安全的作业平台。
  说到做好本质安全工作重要的环节,黄楚汉深有感触地说,安全工作应该从设计源头抓起,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管理,还要舍得投入。“设计单位在提交设计图纸时指出安全风险所在以及施工某阶段可能发生安全风险,在施工过程中还要随时跟踪、指导排除安全风险。如向家坝工地对原状边坡的治理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还需要做更大的努力。”他说。至于安全投入,他告诉记者,根据中国三峡集团的要求,从二期工程开始,向家坝工程的招投标文件明确要求投标人将投标总价1.5%的资金列出作为安全专项经费。“有投入就会有收获”,黄楚汉坚信,在参建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向家坝工程本质安全工作终将结出硕果。

发布日期:2011年09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