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保安全 科技创新显效益
本网讯(陆坪 纪浩 报道)10项国家实用型专利、1项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8项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成果奖、65篇科技论文……数字的概念也许抽象,但这却是葛洲坝电厂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科技创新工作的累累硕果。这些数字,彰显了葛洲坝电厂全面践行“三精”管理理念取得的优异成绩。
2012年集团公司、长江电力两级工作会议之后,葛洲坝电厂召开工作会议,部署了2012年工作。通过管理创新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是对今年创新创效工作的要求。
实施“一个方案”,依托“两个小组”,科技创新成果落地
2011年,葛洲坝电厂将科技创新工作与电力生产、TQM技术攻关、日常设备诊断分析有机结合,按照《葛洲坝电厂科技创新活动方案》,做到措施到位、全员参与、注重实效、形式多样地开展各项科技创新工作。运行部深入开展设备运行分析。运行分析小组全年共完成《10号机上导摆度分析报告》等分析报告41篇,发现15号机叶片密封漏油等重大设备缺陷,提高了对设备运行状态的掌控水平。电气维修部成立了8个TQM技术攻关小组,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难题。通过科技创新工作切实起到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提高精益生产效益的作用。
2012年是葛洲坝电厂建设本质安全型电站的关键年,葛洲坝电厂的科技创新工作明确了“结合葛洲坝电站的实际状况,密切跟踪电力设备制造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电站设备改造”的思路。一方面,科学安排检修和运行方式,努力提高水能利用率,向电网输送高质量的电能;另一方面,提高检修质量和效率,保持设备健康水平。老旧问题设备的更新改造的步伐加快,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机组操作流程不断优化,力争设备“零非停”,都需要全厂牢固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工作中发生的新问题,为全面完成2012年生产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明确“一个目标”,锻炼一支队伍,培育科技创新团队
“建设智能电站,保持行业领先”是“十二五”葛洲坝电厂的工作目标。实现这个目标,离不开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
2011年,葛洲坝电厂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特别是广大青年员工的科技创新热情,在青年团员中开展“五小成果”(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竞赛,引导青年在生产实践中发挥聪明才智、展示技能。同时,组织开展了科技创新方法培训,为分部(值)技术主管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了《TRIZ法简明教程》培训,使员工掌握科学的思维和创新方法,促进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
2012年,葛洲坝500kV开关站GIS改造,监控系统、图像监控系统改造升级,电站二次设备智能化改造技术标准的研究,智能化电站II区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机组增容改造工程相关技术工作等大型技术改造项目,为锻炼科技创新人才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和机遇,葛洲坝电厂将继续加强员工培训力度,有效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在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中建功立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培育和发现创新人才,形成科技创新团队。
2012年,落实长江电力和厂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贯彻长江电力本质安全型企业标准,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工作,实现机组“零一类非停”,任重道远;科学组织实施电站设备改造,开展电站设备智能化标准研究,笃定前行。我们将坚持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加强对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辨识以及风险控制管理;不断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应急预案并加强演练和总结;不断提高精益生产水平,落实全电站管理模式的建设,制定一批水电站运行管理标准,形成可复制的水电站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探索运行职业终身化的管理途径,不断提高运行分析能力,形成运行分析的管理标准,为“专家会诊检修”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发布日期:2012年0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