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石劲草 报道)2016年1月的最后一周,严寒笼罩大半个中国。但在非洲东部的苏丹和乌干达两国,则气候怡人,春意盎然。位于两国的三峡集团苏丹上阿特巴特水利枢纽和乌干达伊辛巴水电站上,更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两个一带一路上的重点水利水电项目,迎来了中国文艺志愿者的慰问演出。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是在中国文联领导下的公益性文艺团体。成立以来,多次赴老少边穷、工矿企业慰问基层百姓和一线职工。这次赴上阿和伊辛巴两项目工地演出,是该组织受中国三峡集团的邀请,第一次走出中国,到来海外“一带一路”重点工程的施工现场。
连续6天3场演出,数千名中外建设者和当地政府代表、中资机构、友好人士在上阿和伊辛巴项目工地,以及中国驻乌干达使馆等处,欣赏了高规格的舞台艺术。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山翀的独舞《江南吟》,往往让人置身烟花三月的扬州美景。著名的邓小平同志特型演员卢奇,多次现场表演惟妙惟肖的伟人模仿秀。星光大道总冠军茸芭幸娜的《唱支山歌给你听》,最是悦耳动人。星光大道季军呼斯楞的成名作《鸿雁》,总能契合海外员工的思乡情怀。青年歌唱家丁晓红嗓音甜美,一曲《龙船调》常让现场沸腾。著名魔术师李彦培在表演中融合了幽默元素,多次让人忍俊。小提琴艺术家郭琴妮则多次演奏了其自创的乐曲《瑶台》。
艺术家们都非常珍惜与海外建设者亲密互动,送去艺术给养的机会。都希望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去更多的地方,给更多的一线员工送去温暖。所以慰问演出的行程安排非常紧凑,甚至可以用“昼夜兼程”、“马不停蹄”来形容。
以从上阿演出地到伊辛巴演出地的坚苦奔波为例:上阿工地结束演出已是晚上11点,艺术家们没有任何休整,仅仅是把妆卸掉就直奔机场,驱车赶乘凌晨2点的飞机。等到抵达转机地点,已是凌晨5点。稍作停留,艺术团就搭乘11点的航班前往乌干达。经过4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到达乌干达后,立刻驱车2个小时前往伊辛巴工地。随后就是紧张的画妆、走台、试光,确保晚上8点演出顺利开始。整个转场行程没有任何时间吃饭、休息,仅仅只能是拿干粮稍稍充饥而已。
演出任务非常繁重。整个行程除去路途车程仅余两天多,艺术家们慰问演出三场,平均一天一场半。其中在乌干达大使馆的演出,原在计划之外。但由于当地华人华侨和中资机构常年看不到国内的高水平的演出,故在集团公司、中国文联、当地使馆的各方努力下最终敲定。
由于艺术团人数较少,每场演出每名艺术家至少都要表演两个以上的节目,繁重的压力可想而知。魔术师李彥培每次第一个节目表演结束,都得马上换装,期间水都不能喝上一口。歌手茸巴莘那用于演出的民族服装非常沉重,为保持造型效果一旦穿上就不能坐下。近两个小时的演出,她全程站立候场。小提琴艺术家郭燕妮由于旅途劳顿,脚部一直肿胀,在行程的最后两天连鞋子都穿不进去。歌手呼斯楞身体一直不适,但只要一上场,那浑厚的草原男中音就不打一点折扣。卢奇老师年纪较长,旅途劳顿使其倍感疲惫。但他没有因此降低演出标准,从化妆到衣着,从节目的确定到台词的选择,都力争把最好的呈现给观众。歌手丁晓红身兼演出主持与歌曲演唱两个职责,工作量是全团最大的。但他在台上始终端庄秀美、妙语连珠。
一路走来一路歌,艺术路上有你我。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和倾情表演,受到了项目驻地员工和中资机构代表的热烈欢迎。虽然行程如此紧促,但间隙开展的艺术交流培训与书法作品赠送,又给艺术团平添了许多感动和人气。
高度重视与观众的亲密互动,是本次慰问演出一个亮点。在伊辛巴,财务总监王立新受邀登台,与歌手丁晓红一道高唱《为了谁》,虽然技巧并非专业,但其挥洒自如的台风和始终微笑的面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丁晓红在演唱湖北民歌《龙船调》时,每次宛然一问“哪个来推我嘛”,现场观众都会开心高喊“我来推你嘛”,笑声一片,气氛热烈。在上阿,项目部员工登台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气势恢宏。流行歌曲大串烧,是由项目部5个年青人自排自演,但其唱功与台风个个都不逊明星。各场演出的结尾均是演职人员与项目代表齐齐登台《歌唱祖国》,随着话筒在每一个人的手中传递,对祖国的祝福也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传递。
艺术团每到一地,都会抓住点滴时间与驻地员工交流。开展专业培训和文艺交流。在上阿,艺术团下车后就直奔项目部会议室,与十多名文艺爱好者亲切交流。负责合同管理的郑雪英平时特别喜欢唱歌,但气息运用始终掌握不好。歌手丁晓红现场演示了多个用气的窍门,并传授了日常练声运气的方法。中水电总经办的李心湖喜欢跳舞,但对于如何运用肢体来表达情感却不甚知晓。山翀老师详细讲解、现场示范,给予了悉心的指导。魔术师李彥培走到哪里,身边都不缺热爱探秘的青年朋友。他总是先表演几段,调动大家的兴趣。然后一一揭秘,手把手传授技艺。
用书法作品来表达敬意与祝福,是本次艺术之旅的一大亮点。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亲笔提写的“上善若水”,和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的“三峡梦 中国情”,被赠予三峡集团。唐国强老师还写就“发展清洁能源 服务一带一路”匾幅,赠予中水对外公司。此外,艺术团成员卢奇老师现场亲自赠送墨宝“天道酬善”四字,以此肯定三峡集团一线员工修电站、送光明的凡人义举。
文化的交流互融让人深切领略到,艺术是不分国界的世界语言。艺术团一路化身中外交融的使者,得到了上至外国政要和业主代主,下至外籍普通工人和配套单位的交口称赞,中外员工共歌共舞、共创和谐的美好画面如影在目。
在伊辛巴,演出让乌干达籍货车司机巴巴哈图大开眼界,大大加深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他最喜欢的节目是川剧变脸和中国魔术,他百思不得其解。当呼斯楞演唱草原歌曲《鸿雁》时,十几名身着安保服装的乌干达小伙随声轻唱,还就着节奏打着拍子。
在李彥培表演变脸绝活时,好几个乌干达姑娘挤到台前,眼睛瞪得大大的,似乎打定主意要把奥秘看个清楚。有个可爱的乌干达籍建筑工还问他的中国朋友打听,“我脖子上有道疤,能让魔术师帮我变没吗?”
在伊辛巴,乌干达当红组合GOODLOVE受邀前来。唱到热烈之处,多名中外员工跳上台去,为其伴舞。虽然中方员工的动作明显生涩笨拙许多,但快乐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该组合说,他们对中国艺术家的表演很感兴趣,候场时听到的中国旋律对他们很有帮助。在上阿,苏丹水电部长的特别代表默罕莫德阿明表示,中国艺术家的表演非常精彩,让他印象深刻。乌干达孔子学院学生姆贝基用汉语演唱歌曲《我的中国心》。他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得时间越长兴趣就越大。
慰问演出的内容精彩纷呈、温情满满,但由其彰显的三峡实力却过硬可靠、独具说服力。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能组织最好的艺术家前往万里之外的非洲慰问演出。高水准的艺术,俨然成为三峡“走出去”全面能力的完美载体。
演出展现了中国实力。在上阿特巴拉,水电工杜天国说很多苏丹籍员工都特别羡慕他。因为他所在的国家能够组织这么高水平的文艺队伍,不远万里前来非洲慰问,体现了足够雄厚的实力。作为中国人,杜天国感到特别的满足与自豪。
演出提升了员工的士气。在伊辛巴,中方员工李洪旭告诉记者,他在海外工作六年多,从未看过这样高水平的文艺晚会,演出让他感到集团的关怀和温暖,感到做一名三峡人非常自豪。本来他时常想家,情绪有时也受影响。但一看节目,顿时就快乐欢喜起来。
演出让员工更有归属感。三峡集团中水对外公司驻苏丹首都喀土穆办事处主任杨文林说,再有十多天,春节就要到来。在这个特殊的时段里,集团公司邀请组织这么多知名文艺家来到上阿一线慰问演出,送来了故土的问候和亲人般的温暖,让身处海外的同志们备受鼓舞。新的一年,一定要用更好的工作成绩回报集团公司。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