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版 | English

水轮机检修“五重奏”

  蒲公英把希望寄托给风,倚风而行,在哪里落下在哪里开花;水轮机检修人把梦想交付于水,逆江而上,在哪里停下在哪里成“家”。在金沙江畔,在三峡-葛洲坝梯级枢纽,都有忙碌的水轮机检修人的身影;他们是50后,是60后,是70后,是80后,是90后,是碰撞,是融汇,是一场大气磅礴的“五重奏”。
  碰撞,让智慧开花
  2013年9月,葛洲坝岁修工作正式拉开帷幕,检修厂水轮机分部首次承担六台机组的水轮机增容改造工作。任务多,工期紧,最重要的是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这时候,分部新老员工进行技术交流和讨论变得非常有必要。由此,一场“大战”即将开始。水轮机分部员工年龄分布有其特点,50后、60后的老师傅占据了半壁江山,80后和90后的年轻人抢占了另一半地盘,70后骨干力量比较稀缺。以年龄为依据,各自为营,展开了拉锯战。
  老师傅主张经验论,大刀阔斧干革命。年轻人多为考据党,依照厂家提供资料来办事。
  “以前都是像这样搞的,哎呀,能出什么事呀。”急性子的廖师傅首先开口。
  “廖师傅,新旧机组结构有点改动,厂家提供的安装方案与旧机组安装方式不一样,传统安装方式不一定行的通。”青年员工里面来的年头最多的刘师兄急切发言。从这时候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噼里啪啦,更多人加入“混战”,最终不是经验组向考据党“认输”,就是老师傅让年轻人“折服”,新点子、好办法,这些“革命家”的孩子们,在这种“大战”中诞生。像这样,有些道理只需要一场会议就可以讲清楚,而有些道理的理解却还需要一双鞋套、一段细绳。
  2013年9月,葛洲坝电站10F机组水轮机增容改造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起吊、组装,几百个大大小小的螺栓在老师傅的手下不厌其烦地拧紧、捶打,抗磨板水平一次又一次,经过了上千上万次的调整,而最终耐心的消磨却是因为一双鞋套。
  10F机组新转轮操作架耳柄螺栓加热工作已进行一天了。“来来来,发‘福利’啦,一人一双鞋套,专业团队必备装备。”80后的谭师兄抱着一大摞鞋套,一双双向大家手里塞。“小谭,尽搞些没用的,以前检修哪像这样,多麻烦。”60后的万师傅笑着说。“转轮里面掉进去灰尘、铁屑不好清理,戴上鞋套万无一失嘛。”90后小伙子小何说“来,各位老师傅一人一双,男的穿上更帅气,女的穿上更漂亮”。“呵呵呵呵”检修现场一片笑声。“哐当”。转轮体上,工作原本的和谐有序被打破了,一根铁棍溜入转轮体内。“小伙子,早就交代你打锤子之前用细绳把铁棍栓一下,这下好了,这空间这么小,下也下不去。”60后的宾师傅有点着急。“嘿嘿,我总觉得它应该掉不下去的,”80后的小兰不好意思地说,“所以就没留心”。
  数月过后,在葛洲坝08F机组新转轮体上。
  “来来来,都过来领鞋套。”万师傅吆喝着。
  “哎哎哎,小费,你先在起子上系上绳子”,小兰急切地说着。
  融汇,上阵亲如“父子兵”
  水轮机人都会有一种特殊的水轮机情结,在溪洛渡,在向家坝,由水轮机分部输送出去的水轮机检修人,说起水轮机分部都满是怀念之情。“水轮机的老师傅都很亲切”,“水轮机分部的氛围很融洽”,“如果你被分到检修厂一定要申请到水轮机分部,那地方累是累点,但是工作氛围让人感觉很舒服”。水轮机人虽然都不会讲些“肉麻的话”,却总会将一些老师傅对小青年的关心,年轻人对老师傅的敬爱,揉碎分解,掺杂在检修时的一举一动中,休息时一言一行中,让人感受到水轮机式的温暖。
  2014年4月10日,葛洲坝20F机组旧转轮拆卸青年小组活动在水轮机青年的激动与信心满满下风风火火地展开。
  “拆卸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可以请教尉师傅和宾师傅。”分部副主任吴江交代。“没问题,吴主任,我们大学不是白上的,前面三台机组也不是瞎混的,嘿嘿,尉师傅,你们操劳这么久了,你就好好休息休息吧。”“嘿,你们这些小毛头。”60后的尉师傅看着这些80后、90后的小伙子,脸上满是笑意。
  一天、两天,拆卸过程一切顺利,而闲不住、喜欢操心的尉师傅和宾师傅始终是不放心,整日在旁边监护。转眼到了叶片拆除的工作。
  在装好叶片悬挂孔上吊具后90后的小费便开始着手旋出2#螺栓,在螺栓快要旋出来时,宾师傅马上走过来制止了他,并让他旋进去一部分。
  “以后可不能这样”,他拍了拍小费的肩膀说,“你要记得在叶片吊具装好后,第一次将2#螺栓旋出160-170mm,短了叶片不好拆,长了很危险。你刚才旋出那么多,叶片与枢轴的销子很可能会脱离,这样叶片很容易掉下去,很容易砸到自己,小伙子,年纪轻轻,更要注意安全。”
  就这样,在老员工的指导监护下,年轻员工全程自己动手,葛洲坝20F机组旧转轮拆卸安全结束。
  传承,水轮机人的心思
  本以为故事讲到就可以结束了,有碰撞、有融汇,本已是一场不尽悠扬,却可谓大气的“五重奏”,直到看到一张表格,了解了一段心思。
  80后的小陶工作4年,在分部已是一名“小师傅”,岁修结束了,他却没有闲着。
  “我是想呢,以excel的形式制作一份详细的水轮机组检修流程表,里面有些检修图片呀,检修注意事项呀,以后分部来新员工就可以比较快速,比较容易的学习检修知识了”,陶师兄有点不好意思的说,因为我发现了他这个秘密。
  “没有人安排我做呀,以前我们的检修技能都是老师傅手把手教的,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只是他们不熟练电脑,我现在将这些检修知识以一种更贴合检修实际,更容易理解的形式整理出来,其实这也是一种传承嘛。”他笑了笑。
  在水轮机分部像陶师兄这样将检修技术延续的人不在少数,而像陶师兄这样致力于将无私奉献的水轮机精神传承下去的人更多。
  人的一生会不断地“成家”,不停地离开,时刻魂牵梦绕的故土,让人怀念的校园时光,他们均会在你身上一一打下烙印,而此时此刻,我们在水轮机分部,和志同道合的人相处,为富有意义的检修事业奋斗,将水轮机精神延续与传承,在这里,就是我们的家。(作者:徐雅莉)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