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吕畅)“能赚钱,我就好开心咯!”37岁的栗小桐坐在江西省万安县高陂镇的工艺坊内笑靥如花,她手中的一幅竹编工艺画快要完工。这两年,随着万安县田北农民画村旅游热不断升温,栗小桐靠着竹编画手艺,一个月平均进账近万元。
37岁的栗小桐坐在工艺坊内笑靥如花
黄杏苑今年13岁,就读于万安县弹前中学。与很多城里孩子不同,陪她长大的不是网络和动画片,而是山,一座又一座山。2018年暑假,她与学校里很多同学一起参加“三峡娃娃行”活动。他们走出大山,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来到北京。这趟旅行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大门,也点亮了孩子们的人生梦想。
3岁的罗宏哲就读于邓林村幼儿园小班。父母常年外出务工,他成了留守儿童。在老师的悉心照顾与引导下,小小的他正学着逐步融入集体……
3岁的罗宏哲是邓林村幼儿园的留守儿童
在万安,栗小桐、黄杏苑、罗宏哲等当地许多人生活的变化,源于一家央企——三峡集团多年来的倾力帮扶。
万安县地处革命老区,是罗霄山特困片区贫困县,也是三峡集团定点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自2003年三峡集团全资子公司三峡新能源开始承担万安县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已实施项目26项。特别是近几年,双方持续深化帮扶合作,以民为先、以教育为本、以产业为基,并派驻扶贫干部参与驻村帮扶,打造了央企定点扶贫贫困县的生动样本。
2017年,万安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位列江西省第一位。2018年,该县已经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国家专项评估检查,并如期实现脱贫摘帽。
“雪中送炭” 暖了心田
江西省是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在万安县,青壮年人多外出打工,一个村子里留守儿童占比达30%是普遍现象。但很多村里没有设立幼儿园,留守儿童由祖辈抚养,如何让农村留守儿童得到更好的教育是这些村子面临的难题。
“留守儿童问题的背后,实际上是扶贫问题。”当年负责前期考察项目的三峡新能源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道。留守儿童缺少父母陪伴,缺少启蒙教育,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是“绝对贫困人口”。
邓林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
2011年,经过几番考察,前期扶贫项目考察组将五丰镇邓林村作为未来几年帮扶对象,重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如今,这个三峡集团在万安县建设的第一个关注留守儿童的幼儿园——邓林村幼儿园早已投入使用,占地500多平方米的幼儿园接纳了邓林村及周边100多名留守儿童。
负责托管幼儿园的邓林村中心小学校长周振华说,根据县里规定,每个乡镇必须建有一个幼儿园,但是具体到每个村没有做硬性要求。目前,邓林村幼儿园是村子里唯一的公立幼儿园,学费很低,一个学期600元,附近村民都很满意。
“幼儿园的建立可以说解决了我们村外出务工人员后顾之忧,增加了不少幸福感,”周振华说:“真是雪中送炭!”
2015年,三峡集团在精准扶贫方面继续发力,投资建设了枧头镇茅坪村中心幼儿园。2017年,三峡集团又捐资建设韶口乡大塘村幼儿园,惠及大塘、泥塘、南乾等三个贫困村170余名留守儿童。已投资援建的潞田镇寨下村幼儿园和枧头镇下潞村幼儿园也将于今年投入使用。
扶贫扶智 种下了希望
位于弹前乡的弹前中学是乡里唯一的中学,也是三峡集团在教育扶贫领域的帮扶对象。
十几年前,由于位置偏僻,经济落后,弹前中学办学条件十分简陋,很多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当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三峡新能源投入专项资金帮助学校修建篮球场、水井,改造学生宿舍,修缮教室,购置电脑等;同时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从学校挑选了40名贫困户家庭孩子,与公司干部职工结成助学帮扶对子,每人每年捐助300元,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许容宾正是这40名贫困学生之一。
十多年过去了,当初受资助的学生已陆续走向社会,许容宾却选择重回母校,他走上讲台,成为了弹前中学唯一的化学老师,将知识和关爱传递给更多家乡的孩子。
万安县弹前乡弹前中学
“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找到了想干一辈子的工作。”许容宾语气中透着一份坚定,教书育人是早就埋在他心里的一颗种子。
2018年,三峡集团向万安县弹前、芙蓉、五丰、宝山、武术、涧田和顺峰等七个乡镇中小学捐赠的款项,用于购置教学一体机、净水设备、餐桌和床等生活设施,切实改善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去年7月,弹前中学的学生参与了“三峡娃娃行——宜昌水电夏令营活动”。万安县35名学生和其他三峡集团定点扶贫、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帮扶地区的总共350名学生一起,来到三峡坝区,与三峡工程有了一次“亲密接触”。
弹前中学校长匡载宇说:“让孩子们看见山外的世界,比给啥都有意义。这样他们才能有目标、信仰和理想,才能立长志。”对35个参加“三峡娃娃行”活动的万安县学生来说,三峡之行的记忆成了心中的“诗与远方”。
今年,三峡集团还将继续帮扶万安县教育,针对学校的情况进行“精准帮扶”,让更多孩子“上好学”,也“好上学”。
扶贫先扶智,才能彻底拔穷根。万安县的脱贫摘帽离不开教育扶贫的“智”,通过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的方式,才能从源头解决意识贫困问题。三峡集团正是通过教育扶贫,让很多贫困乡镇的孩子有机会通过掌握知识来改变命运,通过改变个人命运来造福家庭回馈社会。
优化环境,美了山乡
“我们村以前连条像样的路都没有。这里、那边,以前都是烂泥塘……”高陂镇一位村民指着眼前的一条路说。如今这里不仅风格雅致,更是全国仅此一家的“中国农民画之乡”,承办了多次国家级农民画展览,作品甚至远赴联合国总部参展。
作为江西民间艺术形式,万安农民画起源于唐宋时期的寺庙壁画、雕刻,后又吸收年画、剪纸、浮雕等形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但由于创作上的散漫化,一直未形成品牌效应。
2012年,万安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抓住契机打造田北农民画村,为原先散落在民间的农民画家提供对外集体展示的舞台,也启发了他们致富新思路。
田北画村沥青道路
“我原来就是在乡下帮人杀猪,十几岁开始跟师傅学画画,从没想过会画出名堂,更没想到靠画画还能过上好日子。”肖群作为田北农民画村的签约画家,去年一年,仅靠出售画作收入就近20万元。“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肖群说。
2016年,为了助力万安打造田北农民画村这张新“名片”,三峡集团投入资金在村里建起了工艺坊,铺起了柏油路,种上了绿化树。今年,三峡集团还将助力万安县改善高陂镇画艺特色小镇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美丽乡村,为肖群这样的农民画家群体提供更好的创业环境。
田北画家村其实只是三峡集团帮扶万安县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从捐赠便携式心电图机等急缺医疗设备,到助力五丰镇邓林村打造“扶贫攻坚示范村”,从建设排污沟渠、垃圾焚烧炉、村民文化广场,到村庄沥青路和改善村庄绿化,三峡集团从方方面面助力万安县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人居环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万安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罗昭华在接受采访时说:“实现‘摘帽’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罗昭华说,下一步扶贫工作的重点是要防止脱贫后返贫,要继续进一步巩固提升。
发布日期:2019年05月22日